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專家:世界上已沒有哪個國家尋求欺負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2 12:17:34  


 
  “中國安全”成世界課題

  環球時報:您領導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對中國的關注度是否越來越高?

  季北慈:2007年10月1日我擔任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後,研究所加大了對中國研究的力度,因為中國的全球性影響在上升。近期我們準備增加3至4名中國問題專家,加強對中國的研究。最近我們還在北京設立了一個辦事處,雖然目前只有一個人。現在所裡與中國有關的研究課題主要有“中國與全球安全”、“中國在世界上不斷增強的維和作用”、“中國在非洲不斷增大的安全作用”等。

  環球時報: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目前已成為世界知名的研究機構,請問其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季北慈:我想可能有這麼幾條:第一,研究所很好地利用了瑞典獨特的中立地位。研究所1966年成立時正處於冷戰時期,國際話語權基本上被美蘇兩家壟斷,而瑞典獨特的中立地位使研究所可以用第三種聲音說話。冷戰結束後,研究所密切追蹤國際安全熱點問題,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地區安全、軍火貿易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研究人員的國際性。我們目前共有30多名研究人員,其中瑞典人只有兩三名,其餘都是非瑞典人,來自世界各國。研究所還特別規定,所長必須是非瑞典人。研究人員的國際性使研究工作不偏向於哪一國政府,而是在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拿出獨立的判斷。

  第三,現在我們沒有足夠的錢,因此不得不努力工作,不斷創新。10年前,研究所的所有經費都是瑞典政府資助,目前只有40%的經費來自瑞典政府,60%的經費要靠我們自己解決。

  環球時報:你們的研究成果中有大量數據,你們是如何獲得這些數據的?又如何保證它們的準確性?

  季北慈:我們所有的數據都來自公開材料,沒有情報,也沒有內線。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辦公室完成的,研究人員分析從各種渠道獲取的公開數據。如果同一個數據有兩個以上的版本,並且相互衝突,那就要靠研究人員根據他的知識積累和實踐經驗進行分析,做出判斷。我們也要求有關國家政府與我們合作,提供數據,如海關提供出口數據等。有條件時我們的研究人員也到各地調研走訪,例如最近我們有研究人員在阿富汗待了3個星期,但這種情況比較少,並不常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