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閱兵觀摩艦原定溫州號 因記者太多改派鄭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4 11:15:04  


“鄭和”艦。(資料圖)
  艨艟雲集,舳艫相接。今(23日)天,攀上戰艦高高的桅杆,展望2009年春天的黃海,中國古籍中“大國舟師,陳兵於海”的壯闊場面恍若再生。 

  然而,今夕是何年?這幅場景的意義迥然不同於往日輝煌。這是21世紀的信息化時代,中國海軍與世界海軍的一次近距離的矚望和握手。紀念人民海軍成立6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留給國人和世人無盡的暢想。 

  喜看“有朋海上來”。這次活動落幕之際,讓我們收斂目光,撫摸歷史珍貴的繩結,盤點昭示未來的收獲…… 

  實力:大國的請柬 

  青島,奧帆中心。 

  今(23日)天,胡錦濤主席偕各國海軍將領,在這裡登臨“石家莊”號新型導彈驅逐艦,起航檢閱中國海軍艦機編隊和來自14個國家的21艘海軍艦船。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舉辦包括眾多外艦在內的盛大海上檢閱式,在中國還是第一次。 

  軍事史學家指出,舉辦俗稱“觀艦式”的海上檢閱儀式,是海洋大國的傳統。這一形式始於1342年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對英國艦隊進行檢閱。一百多年前的晚清,1911年4月,中國從英國訂購的“海圻”號巡洋艦,曾前往英國參加英王喬治五世的加冕典禮與海上閱兵。 

  那次,中國軍艦的跨洋受閱,除了為大英“日不落”帝國捧場,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目的:到這艘戰艦的“娘家”——阿姆斯特朗造船廠,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維修。 

  那年,是中國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後的第6個年頭。中國寥寥無幾的近代造船、修船工業在戰火中付之一炬。軍艦,中國造不出,也修不了…… 

  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初創的人民海軍,依然在咀嚼歷史的苦果。 

  在青島海軍博物館,記者聽到一個故事:人民海軍第一任司令員肖勁光,1950年的一天上劉公島看望部隊,竟找不出一艘可以開得動的軍艦送他上島,只能搭乘一艘漁船。船老大無論如何也不相信:“你這個海軍司令,還坐我的破漁船啊?”可以想象,共和國第一位海軍司令員心裡當時是何等苦澀! 

  然而,正是人民海軍,從歷史的淤泥深處,奮然拔起沉重的錨鏈。60年櫛風沐雨,人民海軍艱苦創業,發展壯大,已發展成由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陸戰隊和岸防部隊五大兵種構成的戰略性、綜合性、國際性軍種,成為具有核常雙重作戰手段的現代海上力量。 

  軍人,不能不看重實力。如今,人民海軍60歲生日,時光的飛梭終於織就“海上紅地毯”——一艘艘外軍艦船遠渡重洋應邀來訪、參加海上檢閱。

  今(23日)天,中國海上大閱兵震驚世界。當“長征6”號戰略導彈核潛艇亮相世界,歷史不會忘記當年國外媒體的揶揄:“當美國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的時候,中國的木質魚雷快艇才剛剛鋸開第一根圓木。”如此刻薄的調侃,深深刺痛了國人的心。如今,國際軍事觀察家則這樣評價:“中國海軍近10年的發展,超過以前半個世紀。” 

  力量,是大國的請柬。青島港,一位老人這樣對記者感慨:“過去,外國軍艦不請自來,都是來打我們的。後來,外國軍艦來得少,因為我們的海軍落後,人家來我們這兒看不到啥好東西。現在,外國軍艦掛滿旗、鳴禮炮,浩浩蕩蕩來參加我們中國舉辦的檢閱儀式,我們要騰出3個碼頭才能讓外艦停泊,這是多麼大的變化!” 

  天翻地覆慨而慷。記者抬眼望去,青島港的碼頭工人們,在高高的吊車上掛起一條大紅標語:“向光榮的人民海軍致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國海上大閱兵 清代以來第二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