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韓國專家稱日本可在6個月內製造出核彈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8 10:00:13  


日本曾經研究獨立制造PAC-3型導彈的技術。
  編者按:韓國《中央日報》4月13日刊登了韓國漢陽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金慶敏的題為“日本尖端軍事實力揭秘”的文章,文章對日本在朝鮮4月5日發射遠程導彈後的反響及目前日本的尖端軍事實力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日本的尖端軍事實力可以用幾句話加以概括:間諜衛星能夠偵察朝鮮半島的所有情況;可以將10噸重的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日本可以在6個月之內製造出核彈頭。”本版將全文轉載如下,以饗讀者。

  與10年之前,也就是1998年8月時發射的“大浦洞1 號“導彈相比,朝鮮4月5日發射的遠程導彈射程增加了兩倍多,這就意味著美國關島地區也已經進入了朝鮮導彈的射程(3600千米)之內。在朝鮮發射導彈之後,日本顯得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為焦急,積極籌劃強化軍事實力。日本防衛省大臣浜田靖一表示:“日本將討論是否引進能夠用於偵察導彈的早期警戒衛星。” 

  這樣一來,朝鮮發射導彈的行為事實上成為了日本發展成為軍事大國的借口。如果我們考察一下在過去的10年當中日本是如何強化自身的軍事實力的,就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這一點。

  1998年朝鮮發射了“大浦洞1號”導彈。隨即日本宣布將構建第四代間諜衛星體系以及導彈防禦系統。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日本像履行諾言一樣完成了這一目標。地球上空的日本第四代間諜衛星對朝鮮半島的情況了如指掌。日本的間諜衛星擁有最尖端的技術,由第二代光學衛星以及第二代雷達衛星組成,能夠分辨地面上大小為1米的物體。該間諜衛星能夠免於海洋以及陰雲等天氣條件的干擾,24小時持續不斷地收集情報。預計在短時間內,日本間諜衛星的性能將進一步提高,能夠分辨大小為30厘米的物體,而美國最為尖端的衛星能夠分辨大小為10厘米的物體。由此可以推斷出日本間諜衛星的性能有多麼高超。

  日本能夠利用液體燃料火箭將10噸重的人造衛星送入位於300千米上空。與這樣的實力相比,朝鮮的火箭發射技術根本不值一提。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個國家的火箭技術能夠將重達200千克的人造衛星送入300千米的低軌道,那麼就可以認為該國的導彈可以打到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今年2月,伊朗試射成功的人造衛星“希望號”的重量為27千克,而預計將於今年7月發射的由韓國“KSLV-1”型火箭搭載的衛星的重量大約為100千克。由此看來,日本的火箭發射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特別是在軍事方面,日本的火箭發射技術已經能夠與美國、俄羅斯等國並駕齊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