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陸航部隊已立項研製新型軍用運輸直升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1 11:11:36  


中國米-26直升機吊運挖掘機。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一年之後,中國航空抗災救援體系建設已經熱火朝天,與此同時,在更大範圍的救援應急機制建設上,中國也交出了一份初步的答卷。

  這幾天,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林振海注意到這樣一條尚未確認的新聞線索:在臨近去年地震救援中米-171直升機失事一周年之際,在直升機失事的地方,當地人會組織一場紀念活動。

  事實上,失事直升機所在成都軍區陸航某團創造了抗震救災5個第一;但是,在任務艱巨的四川地震救援工作面前,中國現有的救援用直升機顯得捉襟見肘。人們在為烈士犧牲扼腕嘆息的同時,不禁為另一個“意外”所焦慮——中國為什麼還不是一個直升機研發強國?

  這種焦慮不僅在於民間。處理唐家山堰塞湖的時候,中國不得不向外國租用米-26直升機,“這很刺痛我的心”,去年冬天,溫家寶總理在視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時向同學們如是講述他在汶川地震中的感受。

  慶幸的是,一年之後,人們已經能從中國航空抗災救援體系建設中看到希望,與此同時,在更大範圍的救援應急機制建設上,中國也交出了一份初步的答卷。

  航空抗災救援體系扶搖直上

  據悉,汶川地震後中央領導對直升機的發展做了重要的批示。

  陸航研究所前所長尹萬力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我們通過購買、中外合作等形式已形成了初步的直升機研發格局,在直-9、直-11等輕型機方面已具備國產化條件,目前正與歐洲合作研製中型多用途直升機Z-15,至於像米-26那樣的重型直升機還需要長期的技術進步,至今全球也僅俄羅斯具備生產這種重型直升機的能力。”

  據悉,歐洲直升機公司在4月21日宣布,與中國哈爾濱飛機工業公司合作研製的首架中型多用途直升機Z-15將在年底試飛,該機將填補國內6~7噸級中型直升機的市場空白,承擔起通用運輸、近海支援、搜索救援、海洋監測、緊急醫療救護等重任。

  而總參謀部陸航裝備部原副部長劉國華少將在今年3月一次航空救援體系建設研討會上介紹,中國正在研發一種新型軍用運輸直升機,目前已經立項,預計兩到三年內會出現在國人眼前。這款新型運輸直升機或將成為中國航空抗災救援力量的核心機型。

  在合作和自主研發的同時,中國也通過直接購買國外成熟機型來彌補國內不足。2008年11月,中國與俄羅斯方面簽署米-26重型直升機交接及採購協議,至此中國將擁有2架世界上載重量最大的直升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