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空中安全形勢嚴峻 警惕空天珍珠港事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1 10:02:04  


6月5日,南空航空兵某部進行戰術機動課目訓練。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解放軍報文章稱,站在宇宙眺望,百年只是彈指一揮,但對人類的文明進步而言,20世紀卻是先輩們燃燒激情、放飛金翼,由二維大地羽化飛升至三維空間,完成“平面人”向“立體人”轉變的大跨越期。一飛衝天對人類不僅意味著自由翱翔,更重要的是它將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航標指向了無垠的空天。

  “一個只盯著自己腳下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一個經常仰望星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今年是新中國和人民空軍成立60周年,也是以馮如設計並首飛第一架動力飛機為標誌,中國航空發展100周年。中國作為世界上最早製造動力飛機並實現飛行的少數航空先驅國家,面對來自空天權益、空天安全、空天發展的新挑戰,我們路在何方?2009年6月5日,《中國空軍》雜誌社和中國航空學會共同舉辦了“關注國家天空,矚望民族騰飛——馮如飛行百年紀念研討會”。與會的軍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紀念馮如飛行百年的壯舉,展望21世紀的空天博弈,就如何弘揚“馮如精神”以及民族航空業發展、空中力量建設和國家空天安全等話題展開了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昨夜星辰,馮如是最亮麗的“中國星”

  馮如,這位“中國航空之父”,1909年9月21日駕駛著由他設計製造的“馮如1號”飛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市南郊完成了屬於中國人的首次載人動力飛行。他的這次飛行,距萊特兄弟開創人類首次載人動力飛行僅僅過去了不到6年。1912年馮如因飛行事故犧牲,年僅29歲。短暫的生命,卻給中國的天空留下了閃電般的光亮。他不僅是我國航空史上第一個飛機設計家、第一個飛機製造家、第一個飛行家、第一個飛機製造企業家、第一個革命軍飛機長,還是第一個認識到飛機戰略價值的人。

  作為馮如先生的同族後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馮培德對馮如有著非比常人的情感。他認為,在馮如短暫的一生中,展示出了一種非凡的精神品質——他懷揣航空理想和報國之志,自主創新、自強不息、刻苦鑽研、不避艱險,最終獻身航空事業,這是馮如之所以被後人推崇和景仰的重要原因。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動力學專家劉大響從技術的角度分析了馮如當時的創舉。他說:“馮如研製飛機比萊特兄弟晚了幾年,但他並沒有因為起步較晚就完全依賴於簡單的仿制,也沒有採用相對較成熟的雙翼機結構,而是瞄准了當時比較先進的單翼機結構。事實證明,這個選擇符合飛行器技術發展的趨勢,也為馮如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院士說,創新精神是“馮如精神”中對當今社會最具現實意義,最應被傳承、倡導和發揚的精神之一。

  早在上世紀初,馮如就提出了一系列航空強國思想,認為“吾軍用利器,莫飛機若”,“倘得千百只飛機分守中國港口,內地可保無虞”。空軍專家董文先說:“外國人稱馮如為‘東方萊特’,我認為他也是‘東方杜黑’。馮如雖然比杜黑晚出生幾年,但兩人同時期對軍事航空發展和飛機價值做出了近乎相同的判斷,這樣的遠見卓識,十分難能可貴”。

  如今,航空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那些曾經光彩奪目的技術、學說已經在時光的打磨下黯然失色,我們為什麼此時還要重提馮如?《中國空軍》雜誌主編張冀安說:“馮如的事跡啟示我們,只有將精神和意志根植於大夢想、大追求之中,才能收獲大作為、大成就。我們在此時紀念馮如,就是要找回可以使我們的事業成長壯大的根脈,使我們的眼光和胸懷更加開闊的高地,同時也為航空航天領域和空中力量不斷拓展的責任空間以及存在價值,尋找精神、意志、思路和行動的支點”。

  斯人已去,但馮如“中國航空之父”的形象、思想和精神卻穿透百年時空,留給今天的我們無盡的追憶和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