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讓軍隊“飛”起來才是現代戰爭制勝法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4 10:18:46  


 
  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有了鐵路可以快速集結部隊,騎兵的戰略地位首次被取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軍隊的機動程度飛躍式地提高,軍隊不僅可以通過摩托化和集群坦克進行地面快速機動,還有了飛機,可以實現空中機動和作戰。

  由於空中行動不受任何自然障礙,所以,”飛”行化開始成為現代軍隊的重要特征。

  “二戰”是現代軍隊和傳統軍隊的一個分水嶺,其最大的不同,是空中戰場的重要作用。用“二戰”的標準衡量一支軍隊的現代化,主要就是看它的“飛”行化程度。

  1991年海灣戰爭是“現代化”標準的放大和最後確定。“二戰”是空地戰場平分秋色,到海灣戰爭就是以空中力量為主進行。後來的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飛”行化,甚至顯現出空天一體化和太空化的初步特征。戰爭在越打越高的同時,也越打越快。

  坦克比騾馬快,飛機又比坦克快,太空飛行器又比飛機快。對高機動性無止境的追求,推動著軍隊一次次突破速度的極限。

  信息化是托舉“飛”行化的翅膀

  縱觀21世紀初世界各軍事強國,其外觀形態的共同特征就是“飛”行化。信息化只不過是托舉“飛”行化的翅膀。

  固然,自海灣戰爭之後,精確制導武器威力初顯,但那同樣是借助空中力量才得以顯示出來的。或者說,信息技術倍增了空中力量的巨大威力。信息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才發展起來的,而在此之前,以機動能力為核心的軍事變革,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而在這幾千年中,信息技術始終伴隨著軍隊的機動能力提升,成為軍隊突擊力量的倍增器。

  一戰前後,鐵路被應用於戰爭,同時,電報也開始使用;二戰中,飛機廣泛應用於戰爭,雷達也開始出現。此次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裡的體現,其前提和基礎是軍隊“飛”行能力的巨變才得以突出。

  雷達被安裝在飛機上,成為預警機;衛星飛在外太空上,可以提供實時通信和偵察。但是,“信息”技術不可能因此改變軍隊追求高機動性的基本規律。所以,在“飛”行化之後,未來戰爭的演進方向,又指向了太空,這是因為太空平台比飛機更快。以上都說明軍事變革的核心就是追求速度。

  20世紀初,德國一戰失敗後,在重重限制和監視下,不到20年,就在失敗的廢墟上建立起一支橫掃歐洲的新軍隊。其原因就是其利用了當時最新的機械工業進步的產物,將飛機和坦克組合成高機動的突擊力量。20世紀中葉,以色列也是牢牢抓住機動二字建軍,從一開始就把當時機動性最強的空軍當做最優先的主力,連戰連勝,至今不衰,其空軍的許多紀錄至今令人嘆為觀止。

  現代軍隊與舊式軍隊的根本區別,是機動方式、機動能力的不同,是“飛”行化與地面化的區別,而並不是信息化和機械化的區別。信息化只是現代化軍隊的內在系統。從外觀上說,軍隊的現代化就是“飛”行化。

  我們也可以認為,看一支軍隊落後還是先進,就看它的“飛”行化水平。如果不能實現“飛”行化機動,就是陸軍全部實現數字化也很難取得根本性突破。因為,信息化並不能解決機動能力不足的問題。而機動能力一直被視為軍隊的生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