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乒超成“冰超” 無人關注很蕭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4 08:43:41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中國乒乓球超級聯賽雖然明星雲集,但卻無人關注,幾個月前靜悄悄地開場,馬上就要靜悄悄地結束。

  據現代快報報道,無論是NBA還是歐洲幾大聯賽,世界上每一個吸引眼球的聯賽,都因為那裡聚集著無數超人氣的明星。從這一點來說,乒超聯賽並不遜色,幾乎全世界最頂尖的乒乓球選手都在這裡,然而,他們所起到的作用卻微乎其微,在他們很多人腦子裡,並沒有聯賽這個概念。

  短短幾年,乒超聯賽已送走了一批老牌贊助商,諸如陝西銀河、江南電纜,這和聯賽吸引力不足,贊助商得不到足夠回報,連年虧損有關。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乒超打球的球員賺得卻一點都不少。

  “那些國家隊一線球星,打一年乒超,輕輕鬆鬆就可以拿到100多萬吧,多一點的可以超過200萬,”一位圈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便是那些不太知名的球員,只要能打上聯賽,一年20萬是肯定沒問題的,因為俱樂部開出的工資普遍比較高。”

  然而,如此高收入卻沒有換來球星們足夠好的表現。據介紹,能連續幾年勝率穩定在50%以上的球員其實也就國家隊幾個主力,所以很多隊搶他們,在俱樂部裡他們是絕對核心,即便輸幾場球也沒人能說什麼,例如奧運冠軍馬琳在今年聯賽中曾有過連輸5場的糟糕表現。

  更令人驚訝的是,某家俱樂部隊員曾向熟悉的記者承認,在名次已定的情況下,主教練竟然讓隊員故意輸球。

  從當年馬琳與寧波海天俱樂部鬧翻,到新科世界冠軍李平炮轟俱樂部,大牌球隊和俱樂部的關係似乎一直不是很融洽。對此,某俱樂部老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都是大牌,我們是想管但又不太敢管啊!”

  “在技術上我確實沒什麼可以指導他的了,不過比賽時還是有東西可以說的,但人家是大牌,根本就不聽。”曾有一位教練如此評價馬琳。像這樣敢於指出大牌球員不足的還是少數,因為都是搶手貨,如果球星被管得太嚴,他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大不了明年不在這打了,換一家俱樂部。”

  球員和俱樂部是純粹的雇傭關係,球員對俱樂部沒有歸屬感,也就很難要求他們為俱樂部出更多的力。這很大程度上和目前實現的摘牌制有關,因此已有俱樂部提議改變這種轉會制度,不能讓球員在轉會方面處於絕對主動的位置。

  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曾說過一件事,有一次,一位中國運動員拿到了贊助商為他提供的獎品,是一輛車,但這名運動員卻在接受採訪時直接表示“我不喜歡這輛車”。

  在沙拉拉看來,這是足以毀滅乒乓球運動的一句話,“如果贊助商聽到這句話,肯定會想,為什麼還要贊助乒乓球比賽呢?”很顯然,這名運動員沒有意識到贊助商的重要性。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目前的乒超聯賽,各家俱樂部出錢給運動員,請他們打球,當然也有自我宣傳的意願。然而,每年拿走好幾十萬的球員卻從沒將回報贊助商視為自己的責任,“現在很多中國球員的觀念還是俱樂部在求著他們做這做那,根本就不把贊助商當回事,更不要說想著如何推廣自己的俱樂部了。”

  基本上每個乒超比賽日,央視都會選擇比較有看頭的比賽進行直播,然而收視率並不理想,大約只有0.3左右。至於現場更加凄慘,除去拿贈票或組織去的觀眾之外,真正買票進場看球的球迷少得可憐。

  一位圈內人士分析說:“這和乒乓球這項運動的特性有一些關係,由於球台小、球也小,如果單純是要看比賽的話,去現場其實看不清楚,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真正平時自己打乒乓球,喜歡乒乓球的人都不會去現場看球,而那些圍在體育館門口或去現場看球的,大部分是為看明星。”這不禁讓記者想起此前江蘇男隊主場迎戰浙商銀行和上海隊的時候,為對方加油的人甚至比為江蘇隊加油的還要多。

  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俱樂部無法固定主場有關,“沒有固定的主場就無法培養固定的觀眾群,為什麼CBA比賽那麼多人看,就是因為大家能找到主隊的感覺,但乒乓球聯賽完全找不到這樣的感覺,大家都覺得輸贏無所謂,自然就沒什麼人管了。”

  不能將觀眾請進球場,自然也就無法進行所謂的市場開發,因此“賣主場”的做法已引起了乒羽中心領導的重視,並制定了“主場數不得超過5個”的規定,促使各隊盡快“固定主場”。

  今年的乒超在南京留下的最深刻印記,無疑是一個月前浙商銀行與寧波北侖海天之間的榜首大戰,有些尷尬的是,這是一場沒有主隊、沒有客隊,和所在城市的球迷也沒有直接關係的比賽。事實上,這樣的場景在乒超聯賽中數不勝數。

  據記者了解,目前除了北京女乒和霸州男乒之外,所有球隊都在“賣主場”,而俱樂部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掙錢,以貼補俱樂部開銷。

  以一個俱樂部陣容處於中等水平的球隊為例,賣一個主場的價格大約在15萬左右,一年9個主場就能賣到135萬,而如果固定在一個城市的話,每一個主場的價格大約為5萬,一共是45萬,再加上乒羽中心所給的補助(每場5萬再外加20萬),一共也就110萬,兩者相差25萬,這還不算有些大牌明星多的俱樂部一個主場能賣到接近30萬。

  而據圈內人士介紹,這種“賣主場”現象的存在其實也是導致摘牌大會“標王”價格虛高的一個原因,因為買到有號召力的球員就可以將主場賣到更高的價格,所以哄抬物價的人不少。

  “賣主場”可以帶來更高的收益,但俱樂部無法固定主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承辦方願意一口氣接下9個主場比賽。承辦城市不想“通吃”,將價格壓得很低,“有時候,甚至抵不上球星多的球隊賣一個主場的收入。”一位圈內人士透露。

  這樣的說法得到了承辦方的認可,常熟市今年舉辦了兩場江蘇男隊的主場比賽,但當地體育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明年最好只接一場比賽,而且客隊最好有王皓或馬琳,“如果這場比賽還能有央視轉播的話,就算是花30萬我們也不會猶豫。”而對於為什麼不願意全盤通吃,這位工作人員則解釋說,接下所有比賽,成本提高了,風險也大了,有些沒有賣點的場次根本無法招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