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05年訂購伊爾-76 俄至今無法生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8 14:09:56  


 
  其次,俄羅斯部分官員和民衆,依然持“中國威脅論”的觀點,因此在與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方面,抱有深深的“戒備”心理。中國的國防需要更為先進的武器和技術,但俄方卻始終有所保留,并在出口武器時對技術進行封鎖,有時甚至利用技術優勢進行“敲詐”,俄拒絕向中國出口10到12架蘇-33艦載殲擊機就是一例。俄方暗示,中國必須購買50架以上,否則就必須從零開始研制自己的艦載機。

  第三,國際因素也影響俄武器出口政策。有分析認為,俄之所以宣布要對所謂的“中國‘克隆’蘇-27”展開調查,是因為受到印度方面的外交壓力。印度是俄最重要的軍事技術合作夥伴。而中國與印度的“死敵”巴基斯坦關系密切,印度擔心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戰機對其造成威脅。 

  相關鏈接 / LINK

  軍技合作摩擦不影響中俄關系 

  分析人士指出,軍事技術合作複雜而敏感,涉及的層面也非常廣泛,所以出現一些磕碰在所難免。但就總體發展方向而言,這些問題不會影響兩國日益深化的軍事領域合作。 

  中俄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很多重大國際問題上都持相同立場。此外,兩國都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在維護地區安全和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勢力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共同利益。不久前,中俄兩國成功舉行了“和平使命-2009”聯合演習,中俄都對演習的意義和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俄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馬卡羅夫大將強調,俄方希望兩國合作交流領域能在互利互信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