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受閱空中梯隊零秒誤差幕後:專挑惡劣天氣訓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4 14:48:57  


完成塗裝的國慶閱兵飛行表演機。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電/9月12日,國慶60周年閱兵空中梯隊首次在天安門上空進行編隊預演。在轟鳴聲中,空中各梯隊梯隊長機、中隊長機共34架飛機跟進飛行通過天安門廣場。34架長機按照計劃時間起飛集合後編隊飛行,領隊機於11時10分準時通過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空。空軍有關部門透露,所有飛機均準時到達、零秒誤差,預演非常成功。是什麼原因讓閱兵空中梯隊能夠如此出色的完成任務?為了尋找答案,《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深入閱兵空中梯隊訓練基地,了解他們列陣藍天背後的故事。

  “保持狀態,加入模擬航線!”9月12日上午,華北平原某空軍機場,雲翳低垂,薄霧輕繞,七架國產新型戰機呼嘯而起,直穿雲霄。10月1日國慶節當天,將在天安門上空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空中勇士拿起“綉花針”

  他們做到了:飛行操作的任何延遲或方向上的些許改變,都有可能造成10多米甚至上百米的位置偏差,而他們做到了米秒不差

  塑造出優美的飛行隊型是閱兵魅力所在,這也是訓練的難點。“在超音速的飛行中,操作上的任何延遲或方向上的些許改變,都有可能造成數十米,甚至數百米的位置偏差。”曾多次率隊參與外賓護航任務的八一飛行表演隊隊長樓國強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不同機型組成編隊近距離飛行時,由於飛機大小不同,造成的氣流不均衡,小飛機受影響很大。

  “控制與周邊飛機的距離,飛行員只能根據經驗進行目測,沒有任何儀器的幫助。”樓國強介紹說。

  一個由鐵絲制成的“十字”引起了本報記者的注意,難道在現代技術條件下還使用如此簡易的通訊天線?該部一位參謀介紹說,這其實是隊員們群策群力自制的“考評器”:當編隊飛機通過標線上方時,固定在標線正下方的照相機對准空中進行拍照,再將數碼照片輸入該隊自行研發的“訓練質量判讀軟件”,進行計算機分析判斷。如此一來,編隊隊形是否偏離,偏離多少,都一覽無餘,飛行員再反覆進行矯正訓練,最終達到完美飛行間距。

  與擅長各種美妙的飛行動作的八一飛行表演隊相比,擔負受閱任務的其他部隊還要適應“飛行模式”的轉換。

  “我們長年在東南沿海執行巡邏任務,這要求飛行員具備果敢、潑辣、敢打敢拼的戰鬥精神,這是‘練為戰’。國慶大閱兵則要求我們做到‘練為看’,以展現我軍過硬的軍事素質和戰鬥精神。”面對《國際先驅導報》的採訪,空軍某師長劉國勝坦言:閱兵要求“隊形準確、銜接緊密、米秒不差、安全無誤”,這就像“綉花”——對於一支作戰部隊來說,由“練為戰”向“練為看”轉變需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

  截止《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發稿時,空軍所有參閱飛機已成功將間距誤差控制在標準之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