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揭秘閱兵場上的“中國步伐”是怎樣練成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5 14:43:29  


受閱官兵正在進行緊張的訓練。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新華社報道,觀看國慶閱兵時,官兵們“鏘鏘”的正步聲總會讓人心潮澎湃。那你知道這“中國步伐”是怎樣練成的嗎? 

  國慶60周年前夕,記者走訪了京郊某閱兵村。 

  第二炮兵徒步方隊總教練梁軍介紹說,在閱兵方隊裡,排頭被稱為“龍首”,排尾是“龍尾”,中間則被稱為“龍骨”。無論方隊有多少人組成,最後走上閱兵場上的標準都要達到幾乎極致的水平,“也就是說,無論你從‘龍首’還是‘龍尾’看閱兵方陣,條條都是直線,行行都是板塊。閱兵方陣給人的視覺效果,就如一個方塊在整體移動,整個方陣中不允許一個人有任何失誤。” 

  為了這個訓練標準,官兵們在刻苦訓練的同時,想了許多科學有效的訓練辦法。如,“知覺訓練法”主要解決排面走不直和走不齊的問題。訓練中,官兵們閉著眼睛跟著感覺走,尋找空間感、距離感。還有“變換訓練法”“心理暗示法”“激勵訓練法”和“目標牽引法”等多種訓練方法,都用在了“中國步伐”的訓練之中。 

  方隊長林黎明介紹說,訓練方法重要,輔助訓練手段更不可缺少。為了帶領方隊盡快走好“中國步伐”,他們還研製了許多先進實用的訓練器材。 

  如,“限制訓練器”是專門為解決正步踢腿高度而設計的訓練器材,是隊員們自己琢磨出來的。利用這種訓練方法,大家可以較快地找到正步踢腿高度的感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分貝儀”“計步器”“節拍器”“閱兵綜合訓練器”“正步踢腿質量訓練器”“減震速幹鞋墊”等各種各樣的器材。 

  “這麼多訓練辦法和手段還不夠。”方隊政委崔力說,“訓練中還實行了‘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為每一名隊員都建立起了訓練檔案。檔案中對每名隊員的特點、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都有詳細記錄,可以說就是一本訓練‘明細賬’。” 

  採訪中,記者有幸參加了這個方隊的“早點名”。 

  “蘇日圖,你今天要著重解決踢腿時腳面綳直的問題。”“翟會軍,你的問題是行進時身體不穩。”“閻玉龍,這幾天要糾正的是齊步換正步的前兩步連接問題……” 

  每天上午,方隊組織訓練前,各中隊教練員都要給每名學員明確當天訓練中要解決的問題。下午訓練結束前,教練組還將對訓練效果進行檢查考核。 

  “早點名”被點到的翟會軍,在接受採訪時說:“雖然自己訓練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訓練起來有本‘明白賬’,利用補差訓練的時間,重點進行突擊訓練,每天都有進步。” 

  “一聽讓我停訓休息,我都哭了,怕自己跟不上訓練,拖排面的後腿。”隊員王強強前不久因為身體原因,隨隊軍醫決定讓他靜養兩天。剛開始他死活不肯,當聽說有方隊專門組建的補訓隊,到時會為他“開小灶”後,就聽從了醫囑。 

  兩天後,他一歸隊,由方隊副總教練劉軍衛等3人組成的補訓隊就利用課餘時間為他“補課”。很快,王強強就又回到了訓練的隊伍中。


    相關專題: 新中國成立60周年 大閱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