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直擊解放軍精確打擊:下達指令 反應僅1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3 10:31:01  


參演官兵運用雷達精確指揮部署火力。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隨著信息化作戰裝備和指揮系統的大量使用,火力打擊正朝著精確化、體系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解放軍報報道,前不久,廣州軍區某集團軍按照“信息主導、火力主戰”的思路,組織防空兵和炮兵對空中、陸地、海上目標實施聯合精確偵察、精確指揮、精確射擊、精確評估,有效地提高了部隊信息化條件下精確火力打擊能力。從今天起,將以見聞形式陸續刊登演練中的亮點,敬請讀者關注。 

  金秋十月,南粵大地,再起硝煙。廣州軍區某集團軍一場精確化火力打擊演練拉開戰幕。 

  空中“敵”機臨近,地面“敵”群轟炸。而指揮所內,一片寧靜。既沒有見到以往電話單機上傳下達的繁亂,也沒有聽到打印文書嘎吱作響的嘈雜,更沒有往來人員掀簾子的頻繁“報告”聲。在鍵盤、鼠標的敲擊聲中,所有人臉上都寫著一種泰然若定的沉著、冷靜。 

  “東南方向,高度3000,距離150公里,有‘敵’偵察機向我靠近……”一條空情由前方觀測雷達站悄然傳至防空作戰群群長、某防空旅旅長黃大軍的指揮電腦屏幕上。沒有對講機、沒有電話機,黃旅長亦沒有像往日那樣一手叉腰、一手持喊話器的指揮“姿態”,而是坐在電腦前,輕點鼠標,不動聲色地向陣地上的雷達、觀測儀、測距機、光電信息處理器等設備發出一道“對空偵察”的指令。 

  指揮所內,依然寧靜。而前沿陣地,一片忙碌,馬達轟鳴,電波聲聲。一條條有關“敵”機的空情數據,迅速從四面八方“流”入指揮系統。 

  “過去,指揮員通過電台、空情圖板用口令進行指揮,下達、回覆口令本身也需要時間,所以很難做到實時精確指揮。”黃旅長邊向記者介紹,邊用口令現場演示了一遍對單批目標從偵察、捕捉到射擊的指揮全過程。記者粗略估算了一下,以前從標圖員向群長報讀“敵”機方位到群長下達完“全群東南搜索”命令,時間需要23秒。當數據傳到前沿陣地時早已失去時效,各炮陣只有憑經驗估測裝完諸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