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乃堆拉官兵祝祖國繁榮昌盛。 |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九月時節,西藏的天氣正是秋高氣爽。
解放軍報報道,湛藍的天空仿佛觸手可及,潔白的雲朵低垂宛如錦緞,閃亮著白色光芒的雪山在天邊若隱若現,一望無垠的草原與山巒靜靜地躺在河流與湖泊旁邊,行走其間,就像是走近了一幅剛剛畫好的山水幕布。就在這幅廣袤而壯美的“天幕”之中,一條時而蜿蜒時而筆直的柏油公路穿越其間,黝黑的路面好像是一條受到某種感召的巨龍,延伸,延伸,不斷向前!遠方似乎永遠沒有盡頭,它身下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停歇。
當這樣的感召與腳步將記者一行帶到地處西藏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素有“西藏小江南”美譽的邊境縣亞東縣時,眼前的情景又讓我們恍如隔世:沒有了巍峨的雪山,沒有了無盡的草原,這裡山清水秀,這裡綠樹成蔭……當我們再次出發,驅車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向位於亞東縣城附近海拔4400多米的乃堆拉山口繼續前行時,著名的“一日經歷四季”也如期而至了:山下,日光明媚,草木芳菲,碧綠清澈的亞東河水奔流不息;山上,寒風拂面,霜露凝結,口鼻間呼出的氣息已泛起了霧氣。
見證友誼的山口
亞東,藏語的意思為“險峻的山谷”,而乃堆拉,在藏語裡的意思是“風雪最大的地方”。早在2000多年前,這裡不僅是中印兩國之間最大的陸上商埠,而且也是古代“絲綢之路”南線的重要通道,中印邊民自由進行著“以物易物”的貿易往來。
新中國成立後,中印兩國於1950年建交,乃堆拉山口往來的人流與貨物記載了兩國交往的深化。然而10年之後,中印兩國關係的驟然降溫,亞東口岸被迫關閉。乃堆拉山口成了軍事禁區,茶馬古道再也聽不到駝鈴聲聲。
歷史的長河總是奔騰向前,互為鄰裡而“老死不相往來”的故事再也不會發生,熱情好客的人民之間的相互交流也無法被阻斷。1988年12月,印度總理拉.甘地訪華,兩國簽署《關於恢復邊境貿易議定書》,標誌著一度中斷的中印邊貿開始解凍。1992年,兩國簽署《關於海關規則、銀行協議等邊境貿易事宜議定書》和《關於邊境貿易出入境手續議定書》。至此,中斷了30年的中印邊貿終於得以恢復。2003年6月23日,兩國簽署《關於擴大邊境貿易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通過乃堆拉山口開展邊境貿易。進入新世紀後,由於中印兩國關係的改善和雙方經濟貿易發展需求的日益增加,在“中印友好年”的2006年7月6日,中印乃堆拉邊貿通道終於重新開放了,它不僅重新成為連接兩個國家的紐帶,更成為兩個國家發展友誼、攜手前進的一個縮影、一扇窗口。
在乃堆拉山口仁青崗邊貿市場裡,一位印度女商人正在與中國客人商討商品價格。當記者問起她的生意時,她從忙碌中露出笑顔:“很好!歡迎你們再來!”
記者這時不禁回想起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來華訪問時,鄧小平同志與他會談時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我認為,真正的亞太世紀或亞洲世紀,是要等中國、印度和其它一些鄰國發展起來,才算到來……”如今,乃堆拉山口鬱鬱葱葱的山峰、掩映在一派綠意中的仁青崗邊貿市場和商貿人員足以證明,這些話語中所包含的美好願景正一步步地實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