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國產大運面世將解決空軍發展瓶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7 13:28:53  


目前中國空軍主力戰略運輸機以俄制伊爾-76運輸機為主。
  中評社北京11月7日電/新華軍事發表評論員文章稱,毫無疑問,2009年的11月是屬於中國空軍的。這麼說,並不僅僅因為11月1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60周年的紀念日,或者說沙河機場上空令人眼花繚亂的飛行表演和賞心悅目的空中跳傘,而是因為在戰略理念上,在重大戰略性空軍裝備上,我們看到了一些突破性的發展和變化 。

  11月1日,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許其亮上將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這篇長達3300餘字的報道,可以說是對空軍60年發展高度概括的闡述,同時更是對人民空軍未來前瞻性的展望。

  對於敏感的國外媒體以及相關智庫機構來說,這篇報道無疑成為他們重新研究、評估中國空軍發展的重要文獻。

  這種研究和評估,很多是正面的,也有一些是負面的。例如法新社2日題為“中國空軍司令稱太空軍事化不可避免”的報道稱認為許其亮的講話標誌著“中國正在調整戰略,準備將外層空間武器化”。該報道說,中國之前長期以來一直宣稱支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反對在外層空間部署武器。北京也曾尋求建立國際條約來控制外層空間的武器化問題。但“2007年1月中國在一次試驗中擊落了一枚自己的氣象衛星,此舉震動世界,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把這次試驗看作是空間軍備競賽的導火索”。

  應該說,某些國外媒體惡意曲解的本領還是頗值得我們來“借鑒”的。這種報道在大多數不熟悉軍事鬥爭歷史和運作規律的讀者看來,其影響力和破壞力都是相當大的。因為他們顛三倒四地運用各種例子來推導出了一個荒謬的結論。

  而事實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太空的軍事力量的建設從來沒有停止過,中國人說“止戈為武”,西方人講究“力量制衡”。正如許其亮上將所說:“空天的軍事化是對人類和平的挑戰。在這種挑戰面前,沒有足夠的力量就沒有發言權,只有擁有強大的力量才能維護和保衛和平。作為愛好和平國家的空軍,必須鍛造好贏得和平的利劍和盾牌。”

  從“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理念,到邀請各國空軍齊聚“和平與發展國際論壇”共建“互利共贏、安全和諧”空天環境,中國空軍希望讓各國空軍將領能夠真實地聽到中國的聲音。因此,各國空軍代表團的到來,不但是對外國一些媒體的有力回擊,更是表達了一種誠意。

  殲10在京郊機場的表演吸引了足夠的“眼球”。殲10作為國產三代戰機,能不能展示我空軍的形象呢?能,但是還不夠。國產大飛機,尤其是軍用大飛機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我空軍發展的瓶頸。

  因此,本周需要關注另一軍事新聞是,11月5日,中國中航工業集團飛機公司總經理胡曉峰向媒體透露,中國空軍軍用兩百噸級大飛機具體實物飛機將在年底亮相,其從研發到生產製造過程全部由中航工業西飛公司獨立完成。從重量級別上來說,這種兩百噸級大飛機和伊爾-76屬於同一類,而後者正是中國空軍遠程空中運輸的主力。同樣,中國的空警-2000預警機也是以伊爾-76運輸機為平台。中國國產軍用大型運輸機的出現,可以說吹響了中國空軍向大國空軍前進的號角。

  2009年的11月,中國空軍向全世界發表了宣言書,向世界空軍宣傳了自己的理念,也向未來播灑下了收獲的種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