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路透社:澳洲發現自己的運氣同中國更加相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1 11:12:42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發現,中國對他們的運氣的影響更大了,其中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比澳大利亞的2200萬居民感受更深。

  從根本上說,正是13億中國人對澳大利亞鐵礦石和煤炭的胃口將該國從全球衰退中拯救了出來。這也是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先於其他發達國家具備充足的信心考慮將利率上調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亞麥格裡銀行利率戰略師羅裡-羅伯遜說:“中國規模巨大的經濟刺激方案使經濟在幾分鐘之內就從崩潰轉為繁榮,澳大利亞由此出現了最佳的出口表現。”他補充說:“它也使得澳大利亞的原料價格達到了我們在幾個月之前還無法想像的水平。”

  從數量上看,中國目前消費了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總量的80%,一年之前這一比例還不到60%,本世紀初時只占大約20%。中國對澳大利亞煉焦煤出口的進口量今年6月占到了28%,比2008年的不足1%上升了很多。從總體上看,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了價值達390億澳元(約合324億美元)的澳大利亞出口商品,比前一年增加了45%。

  澳大利亞央行副行長菲利普-洛表示,中國的需求是澳大利亞出口量在過去9個月中上升了3%到4%的主要原因。而同期其他所有發達國家的出口都出現了下降,有的降幅達20%到30%。

  而且,這一關係只會隨著中國尋求確保自己未來的能源和資源需求而變得更加緊密。本周二,兩國簽署了雙方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協議,即價值41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項目。

  在陸克文任總理這段時期內,澳大利亞同中國的關係正呈現兩個問題。一是澳大利亞對中國經濟引擎的嚴重依賴導致當前經濟衰退更加惡化,這意味著澳大利亞出口價格和資源部門的投資都將受到嚴重影響。對堪培拉來說,第二個問題是要在所謂的中美澳"三角關係"中找到更多空間。許多年來,這種困境是不存在的。日本是堪培拉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並且和澳大利亞一樣都是美國盟友。現在,中國成為澳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美國戰略競爭對手。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研究教授懷特說,中國的崛起正在對西方主導構成挑戰,"澳大利亞的利益和美國的天性將我們引向不同方向。這種分歧可能造成美澳最大隔閡"。

  我們只需回顧10年就能看出堪培拉立場的變化。1996年台海危機的時候,堪培拉無條件支持華盛頓在台灣東部部署兩艘航母。2004年,澳大利亞外交部長唐納訪問中國,他說澳美軍事同盟不會自動適用於台海問題。美國國務院立即更正了唐納的話,說在美國海軍和空軍防衛台灣過程中如受中國攻擊,澳大利亞有責任防衛。唐納很快撤回早先言論。

  這一插曲讓美國官員質疑澳大利亞在中美關係上的立場。這並不是說,澳大利亞外交政策現在完全以中國為核心。自從去年上台以來,陸克文被稱為"親華派"。但是,《澳大利亞人報》國際版主編謝裡丹指出,陸克文不是"天生的親華派"。唐納事件時,陸克文曾斥責唐納削弱澳美同盟。

  堪培拉的根本外交挑戰是個典型的"22條軍規"。一方面,澳大利亞利用澳美同盟獲得很多地緣政治優勢。另一方面,澳中關係讓澳大利亞和世界最大經濟引擎連在一起。《重塑澳中關係》編輯托馬斯這樣形容中澳關係:澳大利亞發現中國十分重要,有一個清晰的"中國政策";而中國發現制定"澳大利亞政策"沒必要。

  澳大利亞和亞洲很多國家一樣,採用一種防範的對華政策。它和北京接洽,但是同時採取結盟等力量平衡手段遏制中國。現在,陸克文在中美澳"三角"中的最後選擇很微妙--其實是不做任何選擇。如果中美關係發展得很好,這種選擇可能是明智的。否則,澳大利亞要仔細思考一下。(來源:路透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