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媒稱中國的亞洲反介入能力威脅美國安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3 10:59:02  


資料圖片:解放軍裝甲部隊。
  中評社北京5月3日電/《環球時報》刊載美國企業研究所網站4月28日文章,原題:紅色警戒 如果美國的安全是以最狹隘的方式來定義的———即保衛美國的國土,那中國的常規軍力確實構不成威脅。但是,歷任美國總統所定義的安全要寬泛得多,這恰恰與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目標相衝突。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的亞洲安全戰略存在四個主要目標:首先,向東亞盟友提供安全,讓他們專心從事經濟增長和政治發展;其次,遏制任何可能的地區霸權,主導地區甚至攻擊美國;再次,推進公開和自由的貿易體系;最後,維持能介入地區的軍力,以阻遏侵略及作出反應。該戰略行之有效。在美國的安全保護傘下,亞洲擺脫了殖民、衝突和窮困,大部分成為富裕、和平、民主的國家。

  若從這個更廣泛的視角來看,那麼中國的軍事擴充無疑是挑戰。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蘇聯解體後中國自身的安全形勢改善了。以中國的潛艇艦隊為例。當世界其他國家的海軍,包括美國海軍,縮減潛艇數量時,僅僅10來年中國就部署了大約38艘新潛艇。此外,中國先進的一體化防空網、彈道和巡航導彈,以及網絡和太空項目,正逐漸使美軍越來越難通過海、天、空進入亞洲。

  聰明的戰略家可從中得出兩個結論:其一,這些軍事進步不是因為北京面臨更危險的新威脅;其二,中國軍事現代化欲削弱美國在地區的軍事優勢。

  為什麼這很重要?我們的盟友指望我們的保護,我們也依靠盟友協助為地區提供安全。如果這個約定看上去要中斷了,我們的盟友要麼選擇順應中國,損害我們的利益,要麼捲入武器競賽,影響到整個地區的穩定。這兩種選擇對我們都不利。

  因此,中國的軍事威脅業已迫使我們的盟友重新考慮他們的安全戰略。我們仍然有時間打消他們的顧慮,讓他們相信,我們可以在他們的幫助下提供安全。(作者是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丹.布魯門薩爾,汪品植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