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副總設計師:北斗挑戰美GPS還存在三大難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1 12:32:27  


1月17日0時12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三顆北鬥導航衛星。這是中國今年的首次衛星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22次飛行。
 
  譚述森研究員表示,與現在在世界上被廣為接受的美國GPS衛星導航系統相比,北斗在未來的設計應用上主要存在3大難點。第一,如果要保持衛星導航的高精度,衛星上必須配有高穩定性、高精度的原子鐘,“在原子鐘的技術精度和穩定性上,我們和美國還有差距,需要花大力氣進行自主研發。”第二,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並掌握著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戰略資源。這些都可以保證美國實現在全球範圍內布控衛星監控網絡。而中國則只能在本國區域內布網,這對於衛星上天後的測控和維護是一大難點。第三,GPS在問世的近30年時間里積累了大量的空間實驗數據,而其中最重要的太陽光壓變化對於衛星所產生影響的數據,已經建立起數據模型,精度很高。“而中國的北斗系統還處於起步階段,還需要在摸索中前進。” 

  孫家棟向記者表示,與其他系統相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大的創新在於其把導航與通信緊密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能知道‘我在哪裡’,也能知道‘你在哪裡’。”以海洋漁業為例,“我在哪裡”使漁民通過船載設備實現自主定位;“你在哪裡”則使岸上的人通過監控知道漁船在哪裡。 

  孫家棟告訴記者,現在,GPS在我國的占有率達到了95%左右,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用戶還是一些相關的國家機關和大型企業。在未來,隨著北斗系統的發展,其用戶的範圍也將越來越廣,將拓展到國家的電力、金融、通訊等各個領域,與普通百姓的生活將密切相關。而10年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是一個由30餘顆衛星、地面段和各類用戶終端構成的大型航天系統,其建設應用將實現我國航天從單星研製向組批生產、從保單星向保組網成功、從以衛星為核心向以系統為核心、從面向行業用戶向面向大眾用戶的歷史性轉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