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受惠中國對口援藏政策 珞巴族走進小康生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4 09:47:20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近年來,中國對口援藏力度進一步加強,作為對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區米林縣的廈門市,把改善中國人口最少民族之一的珞巴族生產生活作為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新華社報道,通過持續不斷的援藏,昔日貧困落後的珞巴族群眾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從民房到“別墅”

  珞巴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他們還處在奴隸社會裡,“刀耕火種”“刻木記事”。

  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多年來,珞巴族群眾在國家富民政策引領下,生產生活發生巨大改變。昔日居住在深山原林或山洞的群眾大多住進了新房,但一些群眾居住條件依然艱苦。

  廈門市援藏幹部、米林縣委書記劉金柱說,2006年,廈門市針對才召村珞巴族群眾居住條件簡陋、生活條件差的狀況,在充分調研和反復徵求珞巴族群眾的意見後,對才召珞巴民族村實施整村安居工程建設。

  據劉金柱介紹,在才召新村項目建設中,廈門市援藏工作按照“統一規劃、突出特色、功能齊全、整體實施”的原則,投入援藏資金140多萬元、爭取福建省援藏資金100多萬元、國家民委資金200多萬元,為36戶珞巴族群眾新建了住房、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廣場、麥場、村內道路、供水設施、電路改造等。

  如今,一個嶄新、整潔、環保的才召村呈現在世人面前,珞巴族群眾住上了夢寐以求的、有珞巴民族特色的新居。才召珞巴民族村村委會主任達瓦說:“我們珞巴族從‘山洞’到民房、從民房到‘別墅’,實現了二次變遷。”

  從打獵伐木到生態旅遊

  在民主改革前,珞巴族世代以打獵、伐木為生。隨著中國對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加強,如今,越來越多的珞巴人放下弓箭,走出深山原林,從事運輸、加工、旅遊等行業。

  如何更好地發揮和利用好當地豐富的資源,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進而改善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成為米林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廈門市援藏幹部經過深入調研後,把發展旅遊作為推動米林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速度的切入點,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同時,在廈門市舉辦的各種投資洽談會上,廈門市援藏幹部都會推介米林縣旅遊開發項目。

  在2008年廈門市“9.8”投洽會上,投資1億多元的扎貢溝景區開發項目正式簽約,並於2009年5月投入運行;2009年廈門市“9.8”投洽會上,又成功引進西藏雅江集團投資500萬元對才召珞巴民族村進行整村旅遊開發。此外,廈門市還投入援藏資金100萬元對扎貢溝景區進行配套設施建設。

  在旅遊開發中,,珞巴族群眾參與旅遊服務,開辦家庭旅館、組建珞巴民俗表演隊。2009年,米林縣接待遊客1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00多萬元,當年僅南伊鄉珞巴族群眾創收10多萬元。

  從貧窮落後到幸福小康

  廈門市結合米林縣特點,改變“輸血”援藏為“造血”援藏,實施“項目帶動、特色產業拉動、生態旅遊業推動”。目前,投入當地的援藏投資已突破5000萬元大關。

  如今,珞巴族群眾生活條件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據統計,到2009年,米林縣農牧民收入達到5200多元,在西藏各縣中名列前茅,其中,南伊鄉珞巴族群眾人均收入達到了5700多元,超過了全國平均水準。所有珞巴族農牧民都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新房,珞巴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9%。通電、通車、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了100%,90%的家庭通了電話,65%的家庭有了手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