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外隱蔽。 |
言語間,方艙中傳來“嘀嘀”的呼叫聲,導航定位系統指揮機收到了參演分隊某部信息:“我部已搶灘登陸,現正向×××地區運動”。導航定位工程師楊傑一邊認真記錄一線作戰部隊的地理坐標,一邊通過局域網將定位信息傳輸至指揮部的顯示設備上。×分鐘後,方艙頂部揚聲器內傳來指揮部指令:“迅速提供×××地區1∶5萬地形圖,更新演習地域的敵我態勢圖、兵力部署圖。”
聞令而動,工程師陳偉操作機助標圖系統對演習區域情況進行實時更新。數分鐘後,經過綜合比對修測,最新的“作戰測繪導航保障地域影像圖”和“聯合戰役戰場敵我態勢圖”躍入眼底,自己在哪裡、友軍在哪裡、敵人在哪裡,一目了然。陳偉鼠標輕點,保障成果已通過網絡傳至指揮所。
記者留意到,戰場敵我態勢圖上,戰機、軍艦、導彈等兵種要素的實時態勢,也了然圖上。陳偉告訴記者,聯合作戰必須以聯合測繪保障為支撐,方艙通過衛星、網絡可以實時接收海空軍等兵種測繪保障分隊的測繪數據,形成統一、全景的戰場態勢要圖。
整個測繪圖像作業,全程無紙化,全部網上進行。測繪信息共享,作業系統交互,方艙在最短時間內把測繪信息傳遞給了決策首長和戰鬥編組。
僅僅提供地圖還談不上是“透明”戰場。軍事地理和綜合兵要信息工程師任海波擊鍵如飛,調出“綜合兵要信息采集系統”,對任務地域重要目標的屬性數據、地理數據、實景照片等信息進行分析處理。通過指揮所內的同步顯示屏,指揮員可以對該區域的任何目標放大,查看實景照片和錄像,第一時間實現對戰場的直觀把握,打什麼、保什麼,如何利用地形地物,了然於胸。
接著,工程師張旭東啟動地形分析系統,分析目標地域的地形信息,對該區域地形特點及其對部隊作戰行動的影響大小作出評估判斷,並依托作戰地形圖進行作戰行動推演,形成分析報告和決策建議,通過網絡一一加載至聯合指揮所的數據庫……
經過一系列的分析流程後,工程師鞏淩青打開“數字地形信息系統”,對目標地域的三維數據進行處理。一個個數字、一行行代碼瞬間變身為高低起伏、曲折變換的山頭穀地、陡崖湖泊,敵我態勢立體展示,目標地域實景如3D電影般展現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