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趙小卓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這種大型演習通常是老早就計劃好的,因為光準備就要好幾個月,如果是為了應對某個地區局勢立刻上馬,展都展不開。越是大型聯合演習,越是需要時間準備,這麼多部隊不是說拉出來就能拉出來的。”針對外媒對解放軍實彈訓練意圖的猜測,趙小卓強調,“訓練與演習不一樣,沒有假想敵。很簡單,就是看打靶能不能打准,當然沒有針對誰。”
不過,幾個大國都選擇在夏天進行軍演,確實有所講究。中國國防大學戰略專家李大光告訴本報記者,海上演習肯定要避開季風等惡劣天氣,從能見度、天氣、洋流等方面考慮,夏天演習便於操作和完成,成本和危險系數也相對較低。
東亞為何軍演多
雖然從表面上看幾大軍演之間沒有直接關聯度,但是演習集中在東亞地區卻有“弦外之音”。分析人士認為,這從側面反映了東亞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大國在這一區域的實力競爭。
從全球範圍看,隨著世界經濟及金融中心的東移,東亞地區的戰略重要性日益上升。與此同時,伴隨著該地區新興力量的崛起,各利益相關國都試圖加強對東亞的主導作用,顯示特殊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東亞地區是潛在的衝突爆發點,朝鮮半島局勢起起伏伏,台海局勢也有不穩定因素。從地緣安全的角度考量,大國在東亞的利益融會交織,當外界環境變化時就可能出現交鋒。
事實上,從近期舉行的幾大演習的內容及參演裝備來看,這種水面下的較量痕跡明顯。
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演習就暗含著防備中國等亞太地區新興軍事力量的意圖。今年的演習增加了反潛作戰科目,韓國和日本各派出一艘常規潛艇參加。有分析認為,韓日兩國的潛艇很可能是充當假想敵,通過實戰演習尋找對抗常規潛艇的辦法。另外,此次軍演體現了美國海軍的作戰理念——在航母與核潛艇確保“海空優勢”的基礎上,大型兩栖戰艦和瀕海戰鬥艦前出近海,實施反潛和登陸作戰,抵近“潛在對手”或是“新興大國”的家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