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撤導彈”背後中美博弈 對台售武現狀難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7 10:18:09  


 
  反制“島鏈封鎖”的策略?

  一些台灣媒體把大陸軍方的表態置於中國周邊安全框架下考察,認為這是大陸方面反制美國“島鏈制華”的一種戰略。台灣《蘋果日報》8月2日的社論說:“隨著奧巴馬與中國蜜月期的結束,兩國分歧日益明顯。中國急於要突破西太平洋島鏈,而美國卻不斷加大對中國的圍堵。北京可能發現,在對付美國方面,跟台當局聯手比跟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或印度合作更容易。如果台當局中立,大陸將更有機會突破美國的封鎖。”

  有分析認為,隨著海峽兩岸關係的改善和密切,台灣在美國“第一島鏈”中發揮的關鍵作用正在減弱。一旦台灣失去了遏制“價值”,“第一島鏈”就將成為一個有缺口的鏈條。如果大陸方面能夠進一步化解島內敵意,加速推動兩岸和平進程,則台灣在中美戰略天平中的重心將逐漸傾向大陸,這對中國破解美國“島鏈封鎖”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

  不管台灣目前是怎麼想的,至少“撤導彈”的言論已經讓台灣人開始思考自己的安全定位了。台灣《聯合晚報》7月31日的社論說,大陸軍方發言人的說法,除了擺在兩岸框架下看,更應當放在黃海與南海的形勢之下解讀。這個更大的結構牽涉了台灣今後的抉擇。

  社論指出,在原始的“遏華島鏈”形成的弧圈上,原本為其核心的台灣已不再是美國可以恣意擺布的棋子。雖然美國仍堅持對台軍售,但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的安全觀正在脫離“島鏈邏輯”。大氣候已有更迭,處於舊日“島鏈”中心的台灣要如何選擇一套“與時俱進”的自保戰略?大陸軍方的發言,應可激發台灣對前景的積極布局與抉擇選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