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蛟龍”入海 外媒高度關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1 09:24:56  


 
  先進設計克服環境挑戰 

  神話傳說中“蛟龍入海”的壯麗場景令人神往,但一些實際的限制因素不能因此被忽略。譬如,在水下如何才能聽得清?怎樣克服巨大的水壓?這些在潛水器的設計階段都需要被考慮到,否則“蛟龍入海”就會變成“泥牛入海”。 

  在上天、入地、深潛3項極限探索中,深潛的難度毫不遜色於其他二者,深海壓力、海水腐蝕、海流的擾動、海洋生物的干擾、地磁的影響等,都給深海探測帶來了極大挑戰。深潛首先要克服的是海水壓力,計算顯示,在3700米水深時,每平方米的面積需要承受3700噸的重量。因此,潛水器必須造得非常結實。“蛟龍號”在設計時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的外殼極厚,由鈦合金製造,通過先進的焊接技術連為一體,抗壓能力很強。 

  深海漆黑一片,“蛟龍號”必須保持與母船通信才能安全下潛。在深海中,無線電無法使用,水聲通信是遠距離數據傳輸的惟一方法。這項技術難度巨大,比如其傳遞速度只有每秒1500米,而陸地上的無線電通信速度是每秒30萬公里。我國研究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才解決了聯絡問題,使“蛟龍號”具有先進的水聲通信能力,可以高速傳輸圖像和語音。 

  軍民兩用 前景廣闊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是毛澤東主席為中華民族描繪的兩大夢想。在我國載人航天屢傳捷報的同時,載人深潛計劃也穩步推進。深海潛水器是海洋技術開發的制高點,與載人航天工程類似,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技術實力。此前,美、法、俄、日擁有世界上僅有的5艘6000米級深海載人潛水器,活動範圍遍及大陸坡、海山頂、火山口、洋脊以及洋底,在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和海洋生物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