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稱中國十年內將具重創美軍航母戰鬥群能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7 11:58:57  


9月1日,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在美國近海航行。
  中評社北京9月7日電/東方網編譯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日前發表文章稱,中國大概已在周邊地區擁有了常規軍力優勢。中國的短程導彈數量已增加至1500枚,其現代化戰鬥機編隊不僅能用來進攻台灣,而且還能對美國駐日本軍事基地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在未來10年中,中國導彈部隊只要聯合其快速增長的潛艇編隊,就能對該區域的美國航母造成嚴重損害。

  文章稱,迄今為止,在和平與穩定如此重要的大前提下,軍力平衡的微妙轉變是很難察覺到的。即便被及時察覺,政策制定者的反應也會滯後。但是,保持有利自身的軍力平衡,是美國總統的關鍵任務之一。在這點上,他們已疏忽了十多年。 

  總統們有時候覺察到了這種軍事力量的轉變,但已經為時過晚。他們又制定值得商榷的決策來回應,使得問題更加嚴重化。例如,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大規模復仇政策是對美國核壟斷損失以及蘇聯在歐洲大陸擁有常規優勢的部分回應。艾森豪威爾甚至還希望廉價地維持美國的優勢——通過削減杜魯門總統的常規國防建設項目。 

  在當時,用核反擊政策來回應蘇聯的侵略看起來並不怎麼具有先見之明,但至少當時的總統察覺到了這種軍力平衡轉變的嚴重性。尼克松總統和卡特總統的一些值得商榷的軍備控制規劃就是對戰略平衡優勢向蘇聯一側傾斜的回應。大部分時間裡,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們直到吃了虧才意識到對手的軍力在不斷增強。例如珍珠港事件,蘇聯入侵阿富汗,以及911事件。 

  文章接著指出,現今亞洲的軍力平衡正在發生轉變。自從二戰結束後,華盛頓方面通過在前線部署部隊以及絕對的區域進入能力保證了亞洲的和平。例如14年前,面對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水域進行導彈試射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克林頓總統向靠近台灣海峽的區域派遣了航母戰鬥編隊。結果是導彈演練中止,台灣大選如期舉行,衝突隱患得以消除。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