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東盟峰會召開 南海問題或在議題之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5 09:29:52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9月24日,第二次美國-東盟峰會在紐約召開。這是在美國本土召開的首次美國-東盟峰會。中國青年報報道,美國專家認為,儘管這次峰會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卻意味著: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步驟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決定峰會城市出於技術原因 

  報道說,早些時候曾經有消息說,因為美國要賦予此次峰會“高度的政治象徵意義”,因此把峰會地點選在了首都華盛頓。但最終確定峰會在紐約召開,因為美國不希望由於緬甸的領導人訪問華盛頓而為其提供“作文章”的機會。 

  不過,接受本報記者專訪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以及美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所”東南亞項目主任鮑爾都認為,會址的選擇並非出於“政治原因”,而是因為技術原因。他們認為,利用東盟國家首腦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機會舉行雙邊峰會,從會議安排的技術層面看,要比在華盛頓開會更加方便。 

  包道格認為,緬甸出席會議的不會是最高領導人,所以,即使把他們邀請到華盛頓開峰會,也不至於給緬甸“軍政府”政治上加分。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2009年11月美國與東盟舉行首屆峰會後,今年的峰會首次在美國本土召開。鮑爾認為,此次峰會將聚焦經貿和安全兩大議題。 

  首先,以美國-東盟峰會為核心,構建地區安全機制。鮑爾認為,除了美國-東盟峰會外,美國還將於明年首次參加東亞峰會;今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還將出席在河內舉行的“東盟防長擴大會議”。美國參加這一系列本是亞洲國家參與的機制,為的是參與東南亞地區安全機制的構建,並發揮領導作用。而這一安全機制的核心,就是美國-東盟峰會。 

  其次,美國與東盟的經貿關係,也是峰會議事日程中的重點之一。美國把21世紀的經貿重點放在了亞洲,東盟則希望美國在擴大雙邊貿易方面採取更積極的態度。 

  不過,包道格認為,由於美國在峰會上是在與東盟10個不同的國家打交道,除了在經貿、安全以及人道救援等大框架議題上籠統地討論外,很難期望雙方會在非常具體的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因此他認為,此次峰會的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 

  美國“重返亞洲” 

  從去年到今年,美國對與東盟的峰會一直保持高調。包道格和鮑爾都認為,這是為了顯示美國對東南亞重視,並將其視為實施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步驟之一。 

  所謂“戰略重心東移”、“重返亞洲”,並非奧巴馬政府剛剛提出的,早在10多年前,美國就已經有了這種戰略構想。但近10年來,美國深陷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這兩場戰爭之中,消耗了大量精力和財力,所謂“重返亞洲”成了空談。 

  如今,美國已經從伊拉克抽身,結束阿富汗戰爭也是遲早的事。不管在這兩個國家的戰果如何,美國可以從中抽身,將精力投放到亞太地區,已經具備了現實條件。 

  包道格認為,過去兩任政府對重新建立與東盟的聯繫並沒有成功。1997年克林頓政府在東南亞金融風暴中的消極態度,使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很失望;2004年印度洋發生海嘯,泰國和印尼是重災區,布什政府對他們進行了強有力的援助,但當時布什政府與東盟建立更緊密聯繫的努力還“不完整”;現在奧巴馬政府在重建與東盟的戰略關係方面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今年2月美國國防部發表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清晰地表達了美國在東南亞的戰略路線。報告明確將東南亞國家歸為三個類別:包括菲律賓和泰國在內的“正式盟友”;包括新加坡等國家在內的“戰略伙伴”;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越南在內的“可預期的戰略伙伴”。該報告稱,美國有意“加強”與馬尼拉及曼谷的聯盟關係,“深化”與新加坡的合作,並同雅加達、吉隆坡和河內“發展新的戰略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