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吳敬璉談體制性障礙:政府掌握太多重要資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8 09:58:26  


吳敬璉指出,政府保持了太多對土地、信貸等重要資源的配置權力。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雙月學術報告會”上作報告,指出中國過分倚重短期政策是出現“兩難”困境的症結所在,其出路在於轉變經濟增長模式,關鍵在於切實推進改革,正確發揮政府在轉型中的作用。報告內容如下:

宏觀經濟政策選擇兩難困境及其由來

  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從短期來看相當不錯,2009年我們採取“擴需求、保增長”的政策取得了成效,成為危機後回升最早的國家,超額實現了保增長的任務。

  與此同時,這樣高強度的刺激政策,消極影響也不可小視。一方面,資源和環境超支的惡果進一步顯現;另一方面,貨幣超發,資產負債表的再杠杆化問題非常突出,導致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風險加大。由此,產生了宏觀經濟政策選擇上的兩難困境。

  現在我們就面臨一個問題,刺激政策要不要退出?不退出,資產泡沫問題和通貨膨脹問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泡沫一破裂,國家經濟就會出現困難。中國明顯存在這方面的危險。去年年底,中國率先走出了困境,大家很樂觀地認為沒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但是今年頭10個工作日銀行貸款就放了1萬億,政府也覺得這樣有問題;到了第二季度,開始採取緊縮措施,隨之而來的是經濟明顯下滑,房地產市場搖搖欲墜,加上地方財政問題,一旦嚴重化,銀行的不良資產就可能增加。也就是說,宏觀經濟政策既不能緊又不能鬆。鬆了,則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問題加劇;但一緊,增長速度就會下來,而且“半拉子工程”會大量出現,銀行不良資產會增加。房地產業在我們經濟增長中不正常地起了太大的作用,而它的一動一靜又影響了整個宏觀經濟。既不能鬆又不能緊,這就是兩難困境。

  為什麼會出現這一困境?症結就在於過分倚重短期政策。通常,人們用“三駕馬車”的說法去分析我們經濟的問題。所謂三駕馬車,就是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中,消費本來就不足,出口狀況也不理想,所以總需求就不足。我們驅動經濟的辦法就是擴大需求,只要能夠把需求擴大了,它就能夠把增長的速度拉起來。三駕馬車的思路來自凱恩斯主義理論,這一理論認為經濟發生不平衡的原因是總需求不足,因此,就用擴需求的辦法來解決。對凱恩斯來說,這是一個短期分析的框架,採用政府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短期調節手段擴大需求,維持短期的經濟增長。但是,他從來沒有說這種框架可以做經濟的長期分析。從長期來看,經濟發展還是要靠市場的綜合調節。所以,依靠單純的短期政策來解決中長期經濟問題,如果依據是凱恩斯主義的分析框架,那就是對凱恩斯主義的一種誤讀。

  短期問題其實是受制於長期問題。我們不僅要解決短期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用短期的政策來贏得時間,從而解決長期發展與增長問題,這樣才能保證長治久安。

出路在於轉變經濟增長模式

  其實,解決長期問題關鍵在於選擇一個有效的經濟增長模式。所謂有效經濟增長模式,就是在各種生產要素中,技術和知識在經濟增長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