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陸以正:美國會選舉 兩黨五五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1 09:14:23  


  中評社台北10月11日電/台灣退休外交官陸以正在中國時報撰文,分析美國中期選舉。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返台與朋友聊天,都覺得台灣最令人難解的,是選舉的狂熱氣氛。照理說,從地方到“中央”,辦理各級選舉也有五、六十年的歷史了。為什麼大家還這麼“瘋”選舉:大把大把地花錢,助選人員動輒上千,傳單名片滿天飛,所為何來? 

  美國目前也在競選,台灣似乎沒人知道,至少沒人注意。台灣的“五都選舉”距今尚有一個多月,要到十一月廿七日才投票。美國普選日期依照歷史,向來是十一月第一個星期二,今年為十一月二日,比我們早二十五天,卻沒有台灣一半瘋狂。 

  別以為美國這場選舉不重要,雖稱為“期中選舉”,其範圍之廣,牽涉職位之多,遠超過台灣想像。不受影響者,只有總統和副總統二人。其餘面臨選舉的有:參議員三十七名,眾議員四百三十五名,州長五十名,各州議會的州參議員與州眾議員,更多得不計其數。 

  參眾兩院掌握立法大權,目前都由民主黨控制,與奧巴馬總統聲息相通,如臂使指,要推動議案,通過閣員或使節的人事任命都很方便。參議員地位崇高因而任期為六年,比總統任期多兩年。參院議長由副總統兼任,開會時如副總統缺席,由資深參議員主持,稱為President Pro Tem,後兩字即拉丁文“暫代”之意。 

  兩黨目前在參議院裡,民主黨有五十七席,共和黨僅四十一席,剩下兩位參議員自稱無黨派,但出席民主黨黨團,投票時也多半與民主黨亦步亦趨。所以兩黨在參議院的票數,實際是五十九票對四十一票,可以為所欲為。 

  這次選出的卅四名參議員,任期自明年元月三日參院復會宣誓就職日起,要到二○一七年元月才任滿。只有三位情形特殊:紐約州與西維吉尼亞州當選的人,因為是補充自動退休者的遺缺,兩年後即須面臨重選;另外一位德拉威州的參議員,則至二○一五年期滿。 

  在眾議院裡,民主黨佔二百五十七席;相對於共和黨的一百七十八席,比數是百分之五十九點一對百分之四十點九。奧巴馬目前聲望正隆,今後三星期內只要不出什麼大紕漏,民主黨仍繼續掌控兩院機會不小,自然也有人持相反看法。 

  每名眾議員的選區,因人口成長或減少常有變動。今年投票選出的眾議院,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一百十二屆的國會,也是美國民主政制歷史悠久的見證。眾議院本該有四百名議員,加上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 of Columbia,首都華盛頓早先並無選舉總統之權)和四個海外領地(應為五個,但代表波多黎谷Puerto Rico的議員今年不選,因為他任期四年,要等到後年才改選),共計四三五名。 

  真正民主的國家,人民要把票投給哪個政黨,悉聽尊便。

  在美國,人民愛怎樣投就怎樣投,誰也管不著。奧巴馬前年當選時,全國四百卅五個選區裡,在二百四十二個選區的得票數超過麥侃(John McCain);但其中有卅四個選區選出的眾議員屬於共和黨。同樣地,麥侃獲勝的一百九十三個選區裡,有四十九個選區選出的眾議員是民主黨籍。 

  今年國會選舉的結果會如何呢?自然是各說各話。比較權威的《國會季刊(Congressional Quarterly)》逐席研判的結果,預測民主黨肯定會贏二百十九席,共和黨肯定會贏一百八十席,所餘二十九席則雙方勢均力敵,難以論斷。但即使這廿九席都給共和黨,仍舊不敵民主黨,可稱為“奧巴馬效應”。 

  其它兩個民意測驗機構並不同意:有名的羅森堡(Stuart Rothenberg)民意測驗預言,共和黨這次可能翻盤,跌破政治觀察家的眼鏡。另一家“真正清楚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則介乎兩者之間,預測共和黨可贏二○七席,民主黨則穩拿一百九十席;所餘卅八席的票數過於接近,難以斷言。如果把它除以二,各分配十九席,共和黨就贏定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