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解讀:美國50枚核導彈為何會“失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9 08:54:56  


 
  一般來講,因為自身內部技術問題產生的失控現象還算比較正常,因為任何複雜系統都有可能出現內部故障。對於這種常備的、國家戰略武器來講,一旦內部出現技術問題,整個戰略威脅力就要打折扣了。而一旦外部因素造成故障,問題將會更嚴重:這就證明系統存在缺陷,別人已經可以進入、攻擊並進行破壞。

  不管是內部因素還是外部因素,出現這種情況都是一件可怕的事,因為這些都是裝載核彈頭的戰略武器,一旦出現問題,產生的影響絕不僅僅是一架飛機墜毀、一枚炮彈爆炸所產生的。

  是否偶發事件?

  不管是在美軍還是其它國家的軍隊,絕不會是第一次出現這種導彈“失控”的現象。只不過一般來講,軍隊不會希望這些信息進行擴散,因此我們平時看到的這種報道很少,所以我們看到這則新聞時感覺很吃驚。

  其實,作為一種用於威懾的武器來講,戰略武器的威懾意義大於實戰。所以,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戰略武器裝備的技術基礎並不是很牢固。現在我們看到,俄羅斯還在不停地試射“布拉瓦”潛射導彈,結果總是失敗,沒有辦法正常服役。

  在美國也有這種情況。美國在冷戰期間有一款著名的海基戰略導彈“海神”,在20世紀60-70年代研製,用來更替老式的“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可是,在其研製過程中,試驗的成功率比較低,只有50%,但在當時的大背景下,美國人無視它的高故障率,毅然把它投入現役。在今天看來,這種情況是不可想象的。但在當時,美國只能用數據、性能上的先進性來威懾對方。當然,這款“海神”只服役了10年左右的時間就退役了,被“三叉戟”所代替。

  因此,即使是戰略武器,其技術的可靠性也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高,出現問題是很平常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