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關注子女心理健康 美華人望子成龍須破面子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6 10:49:48  


  中評社香港11月16日電/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華人父母在給予孩子壓力的同時,有沒有去關心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孩子出現心理疾病後有多少父母敢於突破“面子”觀念與親朋好友交流、尋求幫助?芝加哥杜魯門學院教授、華聯會副主席汪興無現身說法,呼籲廣大華人家長要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 
 
  在日前美中亞裔健康協會舉辦的華裔社區心理健康計劃新聞發布會上,汪興無教授現身說法,以自己女兒因學業壓力大、就讀貴族名校產生孤立隔絕感,最終出現憂鬱症的案例,呼籲華裔家長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在12日的僑社活動中,記者與汪教授一席談,了解到更多詳情,希望能讓廣大華裔家長有所借鑒,有所裨益。

  汪教授的女兒於2008年進入全美名校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就讀化學博士學位,2009年下半年開始出現情緒及生活習慣上的異常,今年上半年情況更加嚴重,甚至產生過自殺的念頭。經過求醫診斷,發現女兒患有憂鬱症(depression),所幸在求醫吃藥,經親朋好友的開導之後病情好轉,目前正在家休養。

  來自學業與父母的壓力

  汪興無教授表示,學業壓力大,在學校難以融入同學們的社交圈子而感到孤立隔絕,再加上來自父母的壓力,這些都是導致女兒出現憂鬱症的原因。汪教授表示,女兒就讀的是化學專業,現在經濟不好,學校導師教授都是拼命作研究發表論文,只有如此才能獲得有限的研究經費。在這種情況下,導師給予學生的壓力也增加。

  在生活上,由於普林斯頓是著名大學,對於習慣勤儉節約的華裔子女而言,往往不太適應同學們的消費方式。汪教授表示,她女兒的同學中,90%以上的都是加入學校的膳食俱樂部(Dinning Club),僅加入這樣的膳食俱樂部,一年的費用都超過1萬美金,汪教授的女兒為了節省開支沒有參加這樣的膳食俱樂部,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她女兒與同學們的隔絕與孤立,對於融入同學們的社交圈子造成障礙。

  此外,還有來自父母的壓力,華人總是好面子,總愛拿自己的孩子同別人的孩子們比,這是加在孩子身上的第三重壓力。在重重壓力下,孩子們很容易產生心理疾病。據悉,在18歲至25歲的華裔青少年中,平均有六分之一曾患有嚴重心理疾病。

  根據美國藥物濫用和精神健康服務管理局(SAMHSA)的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07年,在18到25歲的美國華人中,平均有六分之一的人於過去一年中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病須提早就醫

  汪興無教授表示,如果孩子的生活習慣出現異常改變,比如失眠或者睡眠過多,胃口變差食欲不振,或者對以前感興趣的東西不再感興趣了,這些都可能是孩子已出現心理疾病的征兆,父母一定要警覺。孩子出現心理疾病,越早就醫、越早開導,就越容易痊愈。

  汪教授還指出,由於“面子”觀點等文化原因,很多華人都認為家有心理疾病患者是難以啟齒的事情,不願同親朋好友交流,不積極尋求救治。汪教授指出,心理疾病同生理疾病一樣,也是一種疾病,沒有什麼值得隱諱的,她的女兒同親朋好友就憂鬱症交流之後,心理上就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此外,汪教授還表示,華人孩子普遍都是學習成績好,但在社交能力、融入社會方面存在欠缺,他將建議華聯會等社區機構,能發起一些有助於華裔青少年融入社區的活動,這將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幫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