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以軍事技術合作歷程披露 美干涉未阻斷交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8 10:41:45  


有傳言稱以色列IAI公司向中國提供了早年開發的“獅”式戰鬥機的部分技術,對中國殲-10戰機的研制起到一定作用。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中青在線報道,今年10月下旬,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貝納雅胡准將在訪華期間表示,儘管曾遭遇波折,但隨著中以兩軍官員恢復互訪,雙邊關係“重新擦出火花”,中以軍事合作的前景令人期待。在過去30年間,以色列是中國獲取先進軍事技術的重要渠道,在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11月出版的香港《亞太防務》雜誌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回顧。

  猶太商人牽線搭橋

  1975年,由航空工業部與航天工業部聯合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參觀法國巴黎航展,中國代表罕見地造訪了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IAI)的展位,和以方人員進行了交流,IAI還向中方贈送了一些技術資料。

  如果說這一孤立事件還不算中以正式軍事接觸的話,那麼1979年爆發的中越邊境戰爭則成為中國對以政策的轉折點。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領導人意識到自身裝備水平嚴重落後,必須吸收外來技術彌補。此後,在定居香港的猶太商人紹爾.艾森伯格引見下,以色列開始經第三國向中國出售非致命性裝備,頭一筆生意是以色列塔迪蘭公司向中國出售北約規格的5號碱性電池,用於解放軍少量進口的北約制式無線電設備。

  經秘密安排,1979年夏,一個以色列軍品公司代表團訪問北京,成員包括IAI總經理加布裡埃爾.吉德爾、戰鬥機設計師Y.斯派克特等。儘管這次訪問的具體內容沒有公開,但之後關於中以軍品貿易的消息便不斷出現在歐美媒體上。1983年7月,法國《法蘭西周刊》稱,約有200名以色列顧問在中國工作,協助中國改造老舊的蘇式武器。

  在接觸之初,中國謹慎地控制著雙邊軍貿的規模與受關注度,以色列也理解中國的立場,希望通過軍品貿易影響中國的中東政策,為兩國建交打下信任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