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0中國經濟喜憂參半 難中收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8 09:42:49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還有不到一周,2010年就要過去了。這一年我們經歷太多“出乎預料”,我們沒想到上半年還在擔憂經濟下滑“二次探底”時,歲末兩月居然是政府重拳狙擊高通脹;我們沒想到政府連續三四輪調控房地產下,房價依然堅挺上揚。我們也有太多的矛盾和困頓:中國經濟規模從二季度開始超越日本了,但是貧富分化也越來越嚴重了、結構調整更是任重道遠;出口似乎也擺脫了金融危機的陰影又開始上升勢頭,但是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令中國幾成“眾矢之的”;高額貿易順差變成歐美指責中國政策的話柄,“熱錢”更是讓人不得安心。
 
  香港商報訊,過去一年,政策選擇陷於兩難。一方面是國內通脹壓力不斷顯現,國際“二次寬鬆”、國內“貨幣超發”成為2010年的關鍵詞。如果不“緊縮”幣策,可能會助推通脹;收得太快太急,經濟減速的預期將強化,消費與投資等與預期有關的經濟活動可能會逐步趨冷,從而令中國經濟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明年就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政府提出將把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保持經濟較高的增長速度,在高速中調結構和促改革;面對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雙重壓力,2011年財政、貨幣政策將繼續在兩難選擇中尋求突圍。

  快增長難掩深層問題

 在2010年的春天,中國經濟界的上空還彌漫著並不樂觀的空氣,經濟二次探底之憂無處不在。但是剛進入第一季度,全球範圍的救市行動已經取得成果。當季中國GDP增幅11.9%,達到階段性頂部。隨後逐季回落,二季度、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0.3%和9.6%,多數經濟學家預測今年全年經濟增長將達到%,中國經濟在健康穩定運行區間運行。

 中國在引領全球經濟復甦中的作用顯而易見。美國知名銀行家羅伯特•庫恩指出,中國所起的作用“顯著且具有歷史意義”。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來源。

 與此同時,中國GDP已連續兩個季度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過,中國人均GDP與日本還有很大差距。產業和技術的高度以及創新能力;品牌競爭力;受高等教育人群占總人口的比重;人口平均壽命,這一系列指標才是衡量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

 另有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百萬美元資產家庭的數量達到670000戶,上升到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然而財富迅速增長的背後難以掩蓋財富分配嚴重失衡的現實。報告稱,雖然中國的富人家庭已居世界第三,但只占所有中國家庭戶數的0.2%左右。這一比例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美國這一比例為4.1%、瑞士是8.4%。

“三駕馬車”亦喜亦悲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原有發展模式的弊端飽受詬病。

 首先是經濟增長仍然過度依賴投資拉動,以刺激投資為主的宏觀政策加劇了經濟結構的失衡。由於過度投資,中國的產能缺口也在不斷擴大。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中國的產能利用率只有50%-60%。而投資仍是以政府投資和基礎建設為主導,在拉動民間投資上收效甚微。國企擴張對民營企業的擠出效應明顯,嚴重降低了整個社會投資的效率。國務院5月13日發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明確鼓勵民間資本介入壟斷禁區,包括電信、石油天然氣等,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民間資本對農產品以及房地產等的炒作。

 消費方面,消費增速平穩,前三季增幅達到%。但中國消費持續增長動力明顯不足。目前高房價成為制約消費啟動和擴大內需的最大阻力,房價居高不下,已嚴重擠壓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費,抑制實體經濟的復甦,導致經濟增長的消費引擎難以啟動。

 外貿出口形勢顯著改善。出口進入2010年後增長幅度驚人。最新公布的2010年11月中國外貿出口增速達到%。隨著出口回升日益強勁,人民幣匯率問題和貿易摩擦成為中國必須面對的兩大主要問題。向著2000億美元邁進的全年貿易順差還有不到一周就會揭開最終答案,結果很可能讓商務部再一次失算。從年初的1000億美元到年中1500億美元,再到最後1800億美元,商務部每次都想把順差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內,但是每次都事與願違。不斷上升的貿易順差變成歐美指責中國的話柄,也推動國內流動性上升,令通脹形勢更為嚴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