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國際體系參與者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由於自認不是現有國際體系的最大受益者,美國出現不願繼續承擔維護國際體系責任的聲音。中國是否準備好要擔負起新的國際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中國是現有國際體系的受益者,但最大的受益者依然是美國。中國要做的是維護和改善這一體系而不是破壞它。中國已經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當前所做的就是為了維護國際體系的穩定和發展。中國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300多個國際公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認真履行相應的國際責任。迄今,中國共參與22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上萬人次,現正在執行維和任務的有1900多人,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中國堅持睦鄰外交
比利時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喬納森.霍爾斯拉赫:如果亞洲權力平衡繼續改變,美國會愈發不確定其領導地位,而中國會覺得受到遏制,出現緊張局面無法避免。對此,您如何回應?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袁鵬:霍爾斯拉赫先生是歐洲學者,觀察近期東亞事態做出消極判斷,可以理解。但中國生於斯,發於斯,必須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東亞問題。這個地區確實面臨歷史性的變局,但應該看到,中美都希望在亞太地區建立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行為準則和框架。這個框架如果能夠塑造成功,相應的其他問題如中日問題等就能迎刃而解。我的觀點是,東亞局勢看起來很複雜,但只要抓住根本,就能實現突破。為了破解東亞局勢,中國將長期堅持睦鄰外交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