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屠基達和殲七 見證中國製造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0 09:21:33  


裝備中國空軍的殲-7I戰鬥機。(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新華網發表新華軍事評論員鄭文浩專稿文章,2010年2月16日,著名飛機設計專家、一代名機“殲七M”的設計者屠基達院士在深圳逝世,享年84歲。

  屠院士逝世的消息,即使在軍事類網站中,也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影響。網站追求的是“眼球”競爭力,與“情人節”“將愛”“非誠勿擾”這些時尚流行元素相比,一位老航空專家的逝世顯然吸引力要差得多。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民眾缺乏科學素養的表現,筆者倒認為有些苛責太過。放在現在哪一個發達國家,除了像霍金這樣的科學明星,大多數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對於普通群眾來說都是默默無聞的。除了少數專業的愛好者,又有哪些美國人知道誰是F-16、F-22這些先進戰機的設計者。中國也不是沒有家喻戶曉的科學家,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都是。但這些老一輩科學家的“名聲”都是歷史解密後才有的;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些人的名字往往都是軍事機密。

  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他們的聲望固然源於其卓越的學術成就;另外也與國家當時的環境有關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核大國對中國的訛詐和威脅也從來沒有停止。兩彈一星這樣的戰略性工程,對中華民族這樣一個近代歷史充滿苦難的民族來說是極為重大的。而曾經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科技人員,理所當然地就成為全民關注的對象。而現在,和平對於現在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成為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科技專家特別是軍工領域的專家,他們在普通民眾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就很有限了。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國家強大的一個標誌。屠院士曾經回憶,他萌生投身航空設計的想法,重要原因就是小時候曾經親眼目睹侵華日軍戰機對家鄉的轟炸。正是有了無數軍工科技人員的努力,中國才能夠建立起強大的國防工業,才能夠在和平的環境中發展建設。民眾的忽視,恰恰證明了像屠老這些科技專家的歷史功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