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面臨嚴峻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5 08:38:37  


2005年8月20日,安徽淮北市兩位農民利用“泥漿泵”法在塌陷區內造地。淮北市境內有淮北、皖北兩大礦業集團,全市因采煤塌陷而破壞的土地超過24萬畝,25萬名農民無地可種。為盡快使塌陷區農民脫貧致富,安徽省淮北市堅持以“複墾、造地、增糧、增收、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宗旨,投入資金進行礦區塌陷土地複墾治理。目前,我國人均耕地只有1.38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增地減”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最突出的矛盾。同時,近年來,我國部分耕地質量降低,在農業科技沒有重大突破的情況下,糧食單產持續提高難度加大。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必須保有相當數量和質量的耕地。《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我國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別保持在18.18億畝和18.05億畝。(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透露,目前,中國耕地面積約為18.26億畝,比1997年的19.49億畝減少1.23億畝,保護耕地的壓力不斷增大。

  新華網報道,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近日審議《發展改革委關於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國家糧食安全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時指出,近一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土地資源的稀缺性逐步顯現。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在審議中指出,“目前,中國人均耕地面積由10多年前的1.58畝減少到1.38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道出了中國嚴格保護耕地的極端重要性。

  “當前,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在房地產開發、城區改造和各類園區建設中,仍然存在著占用耕地、城郊菜地甚至基本農田的現象。”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在審議中這樣分析當前耕地保護的嚴峻形勢。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小映指出,中國人口高峰還未到來,糧食總量的需求將繼續擴大。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保有一定數量的耕地。

  保護耕地的主要挑戰來源於城市和小城鎮的快速膨脹和農村建設用地的擴張。此外,土地利用粗放浪費、違法違規用地十分普遍。

  鑒於耕地保護的嚴峻形勢,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

  “各級政府對當前耕地保護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在近日的審議中發出呼籲,並提出了進一步嚴格保護耕地的意見: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加強對土地“占補平衡”的管理,耕地實行先補後占,不得跨省區市進行占補平衡,保證新補充耕地的質量;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要嚴格限定在試點範圍內,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後節約的土地仍屬農民集體所有、用於農業生產。

  發展改革委在有關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國家糧食安全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中提出了嚴格保護耕地的具體措施: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堅持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提高糧食產區耕地保護的積極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