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見風使舵,落井下石:看美如何在中東“變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5 09:49:40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變臉”是中國多個地方劇種表演的特技之一,尤以川劇最為著名。

  最近一個時期,因各種複雜因素的綜合作用,中東一些國家相繼發生“政治地震”,先是突尼斯國家政權被民眾騷亂衝垮,接著18天的埃及動亂為穆巴拉克近30年的強勢統治畫上句號。眼下,這種劇變的“外溢效應”還在向其他阿拉伯國家擴散,引起世人關切。中東亂局蔓延的速度之快令世界驚訝,而美國出於自身戰略利益考量,“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其面孔變幻頻率之高,與川劇中的“變臉”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令人愕然。

  埃及是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也是平衡中東格局的“穩定器”,穆巴拉克曾是美國的“朋友”,他對美國的大敵——伊斯蘭極端勢力毫不妥協,予以嚴厲打擊;他對美國穩定中東的基石——阿以和談堅信不疑,積極斡旋調停。當開羅刮起“街頭政治”風暴時,美國開始力挺穆巴拉克,副總統拜登還公開稱其為“可靠盟友”;隨著事態發展,美國呼籲埃及“穩定過渡”,直到9月份總統選舉;眼看遊行示威愈演愈烈,穆巴拉克無法控制局面,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走上前台表態:穆巴拉克應該下台,而且是立即下台。美國政府見風使舵,甚至落井下石,在緊要關頭拋棄穆巴拉克的絕情做法,不僅使美國在中東的其他盟友感到寒心,也使他們進一步認清了美國中東外交的實用主義本性。

  主導中東事務,是美國延續全球霸業的關鍵環節之一。中東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界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那裡還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氣的主產地。2009年,中東地區累計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032億噸,占全球總探明儲量的55.6%。正因為如此,“二戰”後美國歷屆政府都信奉“誰控制了中東和它的石油,誰就擁有世界”的說法,投入大量資源苦心經營中東,其慣常策略是在充滿敵意、戰亂不息的中東地區“兩面下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