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創新是藝術的生命,無論任何一種文藝形式,離開了創新,就沒有了藝術魅力,就失去了吸引力和存在價值,就必然會被無情淘汰。所以,一切有作為的藝術家,都應該把主要精力和心血放在藝術創新上,不斷推出新的內容、新的形式、新的手法,讓大家眼前一亮,喜聞樂見,盡情享受你的藝術成就。
然而,時下的影視界,卻有許多人不肯在創新上下功夫,精力大都放在“翻新”上。所謂翻新,就是把過去拍過的影視劇改頭換面、修修補補、拉長加厚,然後重新問世。譬如《小兵張嘎》、《五十一號兵站》、《鐵道游擊隊》、《野火春風鬥古城》、《抓壯丁》、《英雄虎膽》、《紅日》、《龍門客棧》、《四世同堂》、《茶館》、《夜半歌聲》等,過去有影響的作品幾乎都被翻新一遍了。有的翻新作品還算差強人意,略可一觀,但大多反映平平,有的就有些等而下之甚至濫竽充數了。因為先天不足,新瓶老酒,即便是再強的演員班子,再高水平的導演,再充裕的拍攝經費,也難拍出驚艶蓋世的精品來,畢竟是在“翻新”——吃人家嚼過的饃,沒味道。
雖然反映欠佳,但“翻新”之風卻並未收斂,最近,又有《新少林寺》、《新英雄本色》、《同福客棧》、《永不瞑目》、《倩女幽魂》等一批翻新的影視劇已問世或即將問世,雖說陣容強大,耗資驚人,又全力炒作,但估計也不會有多大意思。不知別人什麼態度,我反正是一概不看翻新影視作品,因為內容我都熟悉了,人物也不新鮮了,主要情節也了然於胸,翻新作品無非是再節外生枝,穿靴戴帽,就好比酒裡兌水,越多越淡,喝起來沒一點滋味。
為何翻新成風,創新不足?我認為,一是影視創作者自信可以超越舊作,二是想借舊名獲新譽以求贏。而深層原因,則是因為沒有新鮮的好劇本;沒有好劇本的直接原因是沒有好的劇作家,沒有人肯潛心去創作費心費力的新作品。同時,許多作家也缺乏才氣和生活積澱,根本就寫不出好劇本。所以,只好圖省事,圖輕鬆,在前人的經典作品裡找“生活”,耍點小聰明,添點新情節,靠翻新重複過日子。
影視翻新的確是“終南捷徑”,但也注定是走不遠的,更是走不出成功與輝煌的。從沒聽說哪個導演靠翻新而贏得業界認可,也沒聽說過哪部翻新作品獲得影視大獎,更沒有聽說過哪部翻新作品能夠青史留名。所以,一切有出息、想有所作為的藝術家,都要拒絕翻新“捷徑”的誘惑,堅定不移地走創新之路。當然,創新是在走前人沒走過的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要比翻新困難得多,但收獲也要大得多,前景也輝煌得多。打個比方來說,創新如同逆水行舟,翻新則好比順水走船;創新是自成機杼,翻新是落入窠臼;創新是苦心孤詣,翻新是人雲亦雲;創新是鑽木取火,翻新是圍爐小酌;創新是愚公移山,翻新是智叟論衡。一難一易,一艱辛一輕鬆,擺在我們的影視藝術家面前,何去何從,每個人都在選擇。願我們的影視藝術家都能不怕創業之艱難,敢於踏平創新之路上的坎坷,歷經千難萬險後,摘取屬於自己的藝術碩果。
另外,還要提倡藝術家“喜新厭舊”的性格,永不停頓,永不滿足,以創新為己任,以勇於探索為榮。想想看,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動人故事,時代提供了多少豐富多彩的內容,為什麼不去品嘗這些新鮮豐富的“菜肴”,而要重嚼人家已經嚼過的“饃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