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美國更關心的是印度、巴基斯坦兩個核國家之間的競賽和衝突;另外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還有反恐基地的問題。印度在意識形態上與美國殊無衝突,更多不過是市場競爭;在戰略位置上,反而不如巴基斯坦重要。而對於由許多兵寡力弱的國家構成的整個東南亞來說,市場需求要遠遠高過於戰略需求。
當我們環視了一圈美國的戰略部署之後,就會發現南海地區在美國的戰略地圖中實在無足輕重。如果我們要列出美國最可能真正動用兵力的地方,朝鮮半島首當其衝,其次是日本。即便是台灣,也未必能撩起足夠的衝動讓美國人犧牲自己的子弟。
因此,美菲之間的聯合軍演,說到底不過是針對東亞安全的一個例行動作,實在沒什麼必要莫名驚詫。
20世紀後期冷戰結束以來,雖然其間經歷過一段極其妖孽的“反恐戰爭”,但是美國的軍事戰略思想早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美蘇對峙的歲月裡,美國乃至整個以北約為中心的歐美軍事集團,採取的是主動的“遏制戰略”,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都是在這個前提之下的思維爆裂。但進入了全球化時代之後,美國的戰略乃是發展高科技的軍事手段,全力構建的不過是一個以防禦為主的軍事體系。在東亞,防範不穩定的朝鮮,盯牢意識形態不同的中國,以及監視有利益競爭的俄羅斯。
對於美國而言,從來就沒有領土野心,而不過是市場、文化與意識形態“占領”。軍事行動是這一切的護衛艦。無論在東亞,還是在南海,它從來都沒有也不可能有出兵的衝動。美國確然對於中國的經濟崛起和政治延伸心懷忌憚,在意識形態上耿耿於懷,中美關係在建交之後一直在曲折之中發展,起起落落,卻從不曾有過戰爭威脅。即便從長遠的競爭態勢而言,中國與美國也惟有市場、文化與意識形態對抗,軍事衝突是最不可能發生的關係。
至於我們極其脆弱敏感、喧囂躁動的領土情結,我倒覺得可以冷靜一下。我們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糾紛眾多,南亞有印度、北方有俄羅斯、東邊有日本、南方有南海,這都不是短時間可以了結的情勢。許多領土問題,都是拔起蘿蔔帶出泥,可以遠溯到殖民時期甚或更遠,一方面只有實力的足夠才有說話的權力,另一方面只有時間的積累和經濟的發展,能夠使雙方在一個比較理性的前提下進行協商。維護住自己的權利,等待未來的結論,或許才是應有之意。(作者系資深媒體人連清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