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攻心戰”比“癱瘓”更具威脅
作為傳統心理戰在網絡空間的延伸與發展,網絡心理戰借助發達的互聯網傳遞攻心信息,展開精神心理博弈,以引發“蝴蝶效應”直接達成政治目的,也被稱為“心靈政治”。
同時,作戰目標也已經從軍隊拓展到社會民眾。較以往功能更加強大的網絡已經成為輿論交鋒的主戰場、多元文化的角力場、“顔色革命”的試驗場。
李莉認為,在網絡空間的爭奪中,不僅僅局限於使對方的網絡癱瘓。而且要對人的認知空間,如思維、判斷和整個思路做干擾,這裡面就涉及到了攻心戰。
2009年伊朗大選時,美國實際上很早就知道了內賈德在大選中獲勝的消息。但為了干擾大選,在獲勝的消息已經板上釘釘的時候,提前一天向所有伊朗民眾發送短信,說大選的結果馬上就要公布,內賈德失敗,他的對手獲勝了。
所以,當時很多民眾就以為肯定就是對手獲勝了。當第二天內賈德獲勝的消息公布的,很多人認為這是騙局,認為內賈德肯定作弊了,不知道通過什麼卑鄙的手段獲勝的。這就是屬於通過網絡空間對人的認知發生了第一次比較大的衝擊。伊朗民眾很多商界人士組織遊行,抗議內賈德的獲勝。這與當時西方在背後操作有著莫大的關係。
同時,在北非和中東一系列的事件中可以發現,一些社交網站表面上是社交聊天場所,但它們卻充當著推手的角色。假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社交網絡,那麼此次革命的燎原的勢頭就沒有那麼猛,不會那麼快。
目前的互聯網絡不僅僅要把它看成是一種技術手段,它更重要的是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與我們的生活已經密切相關。一旦西方能夠有效地操控這種生活方式所左右的空間,就能夠操控我們的心理,和整個大腦的判斷。威脅要比僅僅癱瘓一個網絡重要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