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航母“瓦良格號” |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最近,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宣布了中國正利用一艘廢舊航母平台開展相關科研試驗和訓練的消息。這是近一時期中國發展航母問題被炒得沸沸揚揚以來,中國官方首次做出正式表態。回想之前種種討論和炒作,既有軍迷們熱情追捧,也有形形色色軍事專家的推測,更不乏一些西方國家軍政要員的高論。有的說這將極大地改變地區軍力的平衡,有的說這將使中國在解決海上爭議問題時更具“進取心”和“進攻性”,從而對某大國和周邊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還有的對中國未來海洋戰略加以評論,將其描繪成一個進行海上控制、伺機展示武力的“宏偉”計劃。各種說法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光明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實際上,中國任何一次新式裝備的研製和試驗都會引來這種議論,這似乎已經是常態化的現象。從殲-20隱形飛機到神舟飛船,從先進導彈到瓦良格號,無一例外地都要被拿來議論一番。這些議論本身其實不值得拿來分析,但一次次“分析”、“評論”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模式卻值得玩味。
遵循這一模式,上述議論往往會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裝備沒有被官方證明前的模糊期,大造輿論煙霧,裝備性能被吹得神乎其神,大有根本改變地區甚至全球軍事力量對比之勢。在這種輿論攻勢下,周邊國家幾乎沒有理由不對中國感到擔憂,中國的意圖和對外戰略取向在這些武器的引領下,越發令人擔憂。第二階段,在裝備正式亮相或權威信息發布以後,口風則來個180度大轉彎,這時無數軍事、安全、政治、地緣“專家”和官員就會紛紛登台,從不同角度論證這種裝備與西方大國存在“代溝”,距形成戰鬥力仍十分遙遠,恐怕還不乏從別國“借鑒”技術和裝備的論據等等,言之鑿鑿。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當中自然有信息不夠全面透明、觀察角度不同、專業領域各異等客觀因素,但更為重要的,是其反映出的那種對待中國裝備發展的微妙複雜心態。這種心態一是“疑”――懷疑中國“和平崛起”方略,質疑“中國永遠不稱霸”的莊嚴承諾,對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充滿擔心和疑問;二是“懼”――對中國不斷壯大感到恐懼,懼怕中國擁有制衡或抵消尚武戰略的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三是“不甘”――不甘心眼睜睜地看著上述擔憂變成現實,更不甘心在中國一次次發展和躍進中喪失自己的擁躉和地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