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航母編隊前景如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5 22:32:22  


中國首艘航母出海是周邊國家和地區意料之中的事。
  中評社香港8月15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15日載文《中國航母及其編隊的前景展望》,摘要如下:

  2011年8月10日,中國海軍首艘航空母艦試航,雖然該航母平台並非完全的中國製造,而且有關綜合技術水平還在初級測試階段,但畢竟代表了中國航母的從無到有,並預示著中國海軍航母編隊或戰鬥群的即將出現,其戰略意義不同凡響。

  首先,這意味著中國的海空力量新增了一個打擊維度: 即不再局限在傳統陸基的固定方向,而開始具備現代海基的高度機動戰略能力;再者,為中國海軍最終走向遠洋,成為藍水遠程海軍奠定了物質和邏輯前提。

  在此之前,中國武裝力量的所有跨海軍事行動,其空中打擊與支援只能依賴起飛於中國本土的戰機,其突襲效果、作戰半徑、續航能力與武器負載等等,都有相當局限性並容易為對手所偵知應對。而航母戰鬥群作為海上機動的作戰突擊平台,可以充分改變以上劣勢。

  而從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來看, 航母,尤其是核動力航母,就是一個移動的前進與補給基地,可以實施長期不靠岸海上機動任務, 並為整個戰鬥群編隊提供有力空中與後勤保障,可以說缺乏航母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遠洋海軍編隊,就難以形成真正的遠洋戰鬥力。

  那麼中國為什麼沒有提早發展航空母艦, 而是一直等到現在呢? 某些觀點如“航母過時論”或“航母花錢論”那樣的短視和小氣自然是不值一駁,但製造技術瓶頸及艦載機裝備等難以很快到位,再加上西方的技術封鎖,或憂慮直接成品購買易造成受制於人的依賴性,的確是中國航母姗姗來遲的因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