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人開始厭倦海外戰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1 17:49:11  


  美國8月30日宣布制裁叙利亞外長及其他高級官員,這被認為是朝著開辟“叙利亞戰線”又邁進了一步,美國以往對一個國家的制裁,最後常常讓美國“走火入魔”,變成大打出手。而此時,美國參與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都戰火未歇。在美國國內,對“持續10年的戰爭如何影響了美國,到底值不值”的討論正變成一場媒體運動,這場運動扣在了“9.11”10周年這一極具象徵意義的節點上。在美國媒體的種種議論中,彌漫著一股對海外戰爭心灰意冷的情緒,美國公司用以紀念“9.11”10周年的葡萄酒被抨擊為“令人無法下咽”,前副總統切尼為伊拉克戰爭辯護則引來他“擔心被以戰犯名義起訴” 的嘲諷。英國學者亞斯.默克爾伯昨天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美國已經進入“戰爭疲勞期”。30多年前的越戰疲勞曾刺激基辛格訪華、中美建交,如今的這次戰爭疲勞會改變美國和世界嗎?

  戰爭疲勞彌漫美國

  “我們是戰爭機器嗎”,“結束戰爭,將美國經濟拉回軌道”。這是美國媒體8月31日的兩個報道標題,前者來自弗吉尼亞大學學生辦的《騎士日報》,後者則是明尼蘇達州地方報紙《德魯斯新聞論壇報》刊登的讀者觀點,它們在美國都是幾乎可被忽略的地方媒體,但卻真實地刻畫了美國正湧現的一場浩大思潮的基礎細節。美國人在思考:從阿富汗戰爭到入侵伊拉克再到利比亞戰事,10年戰爭給美國帶來了什麼?美國人為此作出的犧牲值不值?

  8月30日,奧巴馬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發表講話,向“9.11一代”老兵致敬,稱讚他們是美國“10年硬仗中的勇士”。而就在演講前,數百示威者打著橫幅反對他的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亞戰爭政策。法新社評論說,在紀念“9.11”10周年的前夕,奧巴馬希望營造出全國團結一致的假象,無視國內眾多對戰爭的不同聲音和政見上的分歧。

  “一輛碩大的坦克,炮管卻是一個巨大的吸塵器,空中飄蕩的美鈔正被不斷吸進去。”《明尼蘇達論壇星報》8月30日特意繪制了這樣一幅漫畫,呼籲“讓我們發動一場針對戰爭預算的戰爭”。同一天的南加州廣播電台回顧美國人10年來的生活,質問“阿富汗、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的10年戰爭值得嗎?”此前一天,美國《外交政策》用了11頁的篇幅評論“9.11黑洞”。同樣在8月30日,美國前副總統切尼在全國廣播公司的“今日秀”節目接受採訪,宣稱不認為伊拉克戰爭損害了美國的國際聲譽,而是“明智之舉”。他反問“如果本周卡扎菲仍在利比亞掌權,並且擁有核武器,那麼他會逃跑嗎?”英國《每日郵報》31 日報道稱,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的助手勞倫斯對美國廣播公司說,切尼擔心被以戰犯名義起訴。

  菲律賓《星報》31日以“戰爭疲勞”為題說,今年早些時候中國與菲律賓的軍方及漁民發生衝突後,美國向馬尼拉部署了一艘航母,但這不意味著美國真準備為保護菲律賓同中國發生武裝衝突。在經過兩場混亂的戰爭後,加上美國深陷衰退,納稅人毫無興趣再踏入另一場武裝衝突。法國《諾曼底新聞》稱,“9.11”後的被攻擊妄想症曾讓美國人如坐針氈,狂熱支持反恐戰爭,而如今這種妄想症冷卻,人們開始認識到,經濟衰退和失業率居高不下遠比虛無縹緲的恐怖主義襲擊威脅更可怕。法國歐洲新聞電視台評論說,過去10年美國已為戰爭付出4萬億美元,這還是冰山一角,影響可能長達30年之久。“慈善要從家庭做起,山姆大叔!”伊朗官方媒體PRESSTV8月29日以教訓的語氣說道:美國在全世界捲入多起衝突和軍事遠征,而它的經濟卻在以天來計算不斷惡化, “如果美國停止冒險主義和殺人,轉而認真與腐蝕該國社會網絡的貧窮作戰,世界會變得更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