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擺在中國面前的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5 17:59:37  


  中評社北京9月5日電/全球經濟領袖們必須對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及本國的經濟進行“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向來居於主導地位。這有著一定的道理:今年秋季有關赤字、債務和歐元區的決定,很可能將會決定全球經濟是進一步滑向更危險的境地,還是會開始漫長的復甦。但這些政策仍不足以實現持續增長:我們必須針對結構性問題採取行動,以創造就業、提高生產力和實現可持續的長期再平衡。中國目前的境況與歐洲、日本和美國一樣重要。
 
  FT中文網今日刊登世界銀行佐利克的分析文章稱,危機期間,中國的增長一直是一個力量源泉,但中國領導人明白,本國的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過去30年,中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10%左右。1990年,中國人均收入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還低30%;而如今,其人均收入已增長3倍,超過了4000美元。到2030年,如果中國的人均收入能達到1.6萬美元(這很有可能實現),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相當於增加15個現在的韓國。我們很難想象,這樣的增長如何在由出口和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下實現,因此,中國必須推動國內需求、降低儲蓄水平並增加消費,以期實現經濟再平衡。
 
  如果不進行根本的結構性改變,中國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從而加劇全球的增長困境。從短期看,有可能出現由食品價格拉動的通脹。從中長期來看,拉動中國疾速增長的因素正逐漸消退:資源已基本從農業轉移到了工業;隨著勞動力的減少和人口的老齡化,供養退休者的工作人數不斷減少;生產率增速逐漸下降,部分原因在於中國經濟正逐漸耗盡基本生產方式轉移所帶來的收益。中國還面臨著其它挑戰,包括環境嚴重惡化、貧富差距拉大、過度使用能源及碳排放過量、服務業發展滯後、以及過度依賴外國市場等等。
 
  文章表示,中國的決策者十分清楚自己必須做些“什麼”。十二五計劃就指明瞭方向。眼下,他們的挑戰是“如何”去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DRC)、財政部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正攜手研究如何將“什麼”轉變為“如何”,並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完成一項報告。我們研究的出發點是,中國將於2030年發展成為一個高收入國家,同時能夠保護其環境和自然資源,鼓勵發明創造,並承擔起在全球經濟中的責任。
 
  上周末,一群高級別的中國及國際專家匯聚北京,討論可行的改革及具體的實施步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