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朝鮮“大鍋飯”早已失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1 15:13:09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1978年11月24日晚,中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一個破舊的農戶家中聚集了18名村民。他們在生產隊長嚴俊昌的帶領下簽下了一份契約。其內容如下:“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此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全年上交的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幹部坐牢殺頭也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孩子養活到18歲。”
 
  據朝鮮日報中文網10日消息,小崗村農民簽署的契約可謂是向中國農村政策的根基——人民公社制度正面發起抗議的“生死狀”。1958年設立的人民公社將農村變成集體農場,實際上是負責管理經濟、行政、教育、軍事活動等領域的政府組織。小崗村農民冒著被扣上“反動”帽子的危險,在簽字第二年秋天收獲了高達往年5倍的糧食,令世人震驚。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農民承擔責任並實現生產目標後分享經營成果的家庭聯產承包制比集體農場好得多。這種生產方式在兩年後得到鄧小平的認可後,擴散到全國。
 
  報道稱,類似30年前中國的現象現在出現在朝鮮。朝鮮國內類似中國人民公社的合作農場達3800多個。1946年,朝鮮進行了土地改革,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到了1958年朝鮮農民被國家(合作農場)沒收土地。此後,農民隸屬於工作小組,大家一起勞動並通過分配的方式獲得糧食。但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政府農業材料採購體系崩潰,合作農場的生產效率大幅降低,農民開始陷入慢性缺糧困境。
 
  朝鮮合作農場壽終正寢後,開始出現打破束縛、尋求新發展道路的人。幾年前,部分合作農場的生產隊長開始公然實行“承包制”,他們將共同耕種的土地留下一小部分,然後將其餘土地分給分組成員,讓他們自食其力。採取這一戰略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的自發性,提高產量。他們根據中央政府的控制程度調整戰略,控制力度大時縮小實行承包制的土地,力度小時再次擴大。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權泰進表示:“從對朝鮮進行實地考察和面向脫北者的面對面調查結果來看,根據承包制分配的土地人均達660-990平方米,最大面積達一萬平方米。這種現象始於咸鏡北道,已擴散到全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