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媒:美國政客別沉溺於“扳倒中國”的迷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8 00:07:11  


洪博培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先生最近開出了如何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取勝的藥方,那就是聯合中國的“互聯網一代”,通過“扳倒中國”使美國獲得上升的機會。作為能說流利漢語的“中國通”,希望明年能問鼎白宮的洪博培,顯然是想以自己獨有的“優勢”,在對華政策領域壓過共和黨內其他總統參選人。

  環球網評論文章稱,令人遺憾的是,至少在這個問題上,洪博培的“優勢”是建立在“錯覺”基礎上的。的確,信息技術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作為一種技術手段,互聯網只是中國社會變化、發展的變量之一,而絕非決定性因素。進入近現代以來,每隔若干年世界上都會出現革命性的技術,但歷史已經證明,真正決定中國這個大國前進方向的不是這些器物層面的東西,而是中國對自身以及世界的認知,以及對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渴求。指望以互聯網來“撬動”整個中國,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步伐和方向,或許是西方政客“唯技術論”在國際政治上的表現。

  中國以自信的姿態迎接了這波信息化浪潮,互聯網也成為了了解中國的重要渠道。但作為“中國通”,洪博培先生應該明白,寄望於通過互聯網來徹底了解中國、完全參透中國的國情民意,那顯然是低估了中國社會的複雜性。作為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互聯網技術不可能像美國那樣均勻地分布在中國的每個角落,“互聯網中國”只是龐大中國這個多棱鏡的一個面。以從互聯網上了解的信息來給中國發展開藥方,就如根據華爾街金融家年底分紅的多寡來制定美國經濟復興計劃一樣不靠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