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英稱中美是合作夥伴 美對華軍事動作僅為談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9 11:28:29  


美國海軍與馬來西亞軍隊戰艦在南海集結舉行“卡拉”演習。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環球網編譯英國“中東在線”1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和美國:對手,敵人,還是合作夥伴?媒體和政治人物熱衷談論中美關係。一般分析認為,這是衰落中的超級大國美國與崛起中的“新興”大國中國之間的關係。在西方,中國往往被視為“威脅”。但威脅誰呢?什麼意義上的威脅?

  自19世紀中葉起,中美之間就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當時,美國開始擴大對華貿易。20世紀之交,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雖然主要針對其他歐洲列強,但也跟中國有關。此後不久,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一道,鎮壓反帝的義和團運動。在國內,美國政府則想方設法阻止中國人移民美國。二戰時期,中國被視為對日作戰的盟友。當共產黨統治中國大陸後,中美似乎成了死敵。但這段時間相當短,不久尼克松訪華。蘇聯解體後,儘管中美反蘇同盟變得無關緊要,但兩國關係並未真正改變,實際上,變得更加緊密。

  今天的情況是,中國對美國存在大量貿易順差,其中許多投資於美國國債。此舉等於為美政府提供融資,使其能繼續耗費龐大資源在全球範圍展開軍事行動,還令美國成了中國出口產品的好買家。

  兩國不時地打嘴仗,但激烈程度無法跟美蘇冷戰時期同日而語。因此,過於關注中美兩國的言辭並非明智之舉。在全球事務中,言語通常主要是為了在本國國內製造政治效果,而未必真正反映對外政策。

  相反,外界應更多關注中美的行動。例如,2001年撞機事件後,一些美政客呼籲採取軍事行動,但布什總統沒同意;美國多次推動聯合國支持自己的行動,中國人常常表示異議,但從未真正投票反對美國所發起的提案。儘管言語上激烈交鋒,但雙方都保持謹慎,這似乎是中美都傾向於採取的行動。

  中國跟所有大國一樣,外交政策是多方位的。或許可以認為,美國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做出的軍事姿態並無真正的(對華)軍事意圖,而是今後10年上演的地緣政治博弈的談判策略。

  中美是競爭對手嗎?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是敵人嗎?不是。是合作夥伴嗎?中美合作已遠比兩國承認的要多,今後還將多得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