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外媒:中國研第3代戰略導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4 09:19:19  


 
  中國在戰略資產及能力現代化質量上的進步,應該以中國國防工業的轉型——特別是過去十年來航空工業的發展——為背景觀察。

  自上世紀90 年代末以來,北京就開始逐步把競爭與全球化元素引入中國軍事工業領域,以打破中國傳統國防工業企業的壟斷局面。中國國防工業領域改革一直遵循兩大政策概念:(1)四個機制:競爭、激勵、約束和監督;(2)“寓軍於民”或將軍事潛力置於民事能力之中的概念,即國防工業被整合進更廣泛的民用經濟中。

  外國專家文章稱,這種改革基本上提高了中國軍事太空系統研發效率,推動了中國民用和商用太空項目部分組件之間技術轉化。除此之外,國防工業改革還使中國得以規避現有敏感軍事技術出口控制和限制,尤其是空間和衛星技術。

  實際上,中國太空軍事越來越依賴於民用和商用空間技術、人力資本和專長、太空系統、資產和基礎設施,並與之環環相扣。中國的太空運載火箭可用於發射多種用途的衛星,進行通信、氣象、地球觀測、導航等,這可能會顯著提高解放軍軍事太空行動和系統的有效性。雖然彈道導彈通常使用不同的火箭發動機、發射方式等,但在太空運載火箭中,它們的導航和控制系統可能使用相似的部件。另一方面,不同的彈道導彈,其太空運載火箭可能使用類似的級部件。

  總的說來,中國的彈道導彈研發與生產軌跡顯示,從之前幾十年的複制蘇式彈道導彈技術(第一代),到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改進較小型、機動、固體燃料推進的彈道導彈系統及其後繼系統(第二代),戰略彈道導彈與戰術彈道導彈發展發生了小幅但實質性的變化。

  現在,中國正在成為部分導彈系統及相關航空航天技術的獨立生產國與技術創新國。中國將軍事、民用與商業太空項目視為國家安全、國防、經濟發展與地緣戰略影響力的重中之重。

  外國專家文章稱,在政治方面,中國的戰略物資與太空項目可能會提高北京地緣政治影響力與行動自由。在軍事方面,它們促使解放軍加速現有改革。在經濟方面,它們推動了中國太空工業基礎的經濟與技術發展。簡而言之,中國民用和軍用航空航天能力是中國崛起、進行力量投射和增強全球影響力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