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中美都不希望東亞出現一個“霸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2 09:54:37  


  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美國回歸東亞的目標是防止東亞出現一個霸主,而中國也不願意看到東亞出現霸主。在這點上,兩國的目標是共通的。對中國而言,積極參與周邊事務,提出議題,設定議程,進而塑造規則,才是根本之道。

  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是依靠市場而非暴力

  種種跡象表明,東亞正走向一個沒有霸主的時代。

  青年參考刊登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孫興傑的分析文章稱,近日,美國的“中國通”們紛紛發表高見,分析與研判中美關係,比如布熱津斯基提出“容忍中國某些野心”;基辛格認為“中美聯手也無法領導世界”等等。布熱津斯基和基辛格都是美國一流的戰略家和外交家,雖已卸任,但依然在美國外交決策圈有著重要影響。他們的共同認識是,美國在東亞地區不要跟中國對著幹。

  與40年前相比,中美力量對比已有天壤之別,東亞地區的格局也是如此。40年前的東亞地區是美蘇全球冷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東亞其他國家的自主行動能力有限。就連尼克松訪華、中美接近,也是美蘇冷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利益層面,中美之間的合作與交往並沒有因為蘇聯解體而終止,“改革開放”國策使中國在物質層面融入了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2010年,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是在心理層面,中美之間卻存在著諸多障礙,冷戰思維在雙邊關係中時時發作,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一直在尋找假想敵,而中國屢次上榜。隨之而來的是,美國也常被視為遏制中國崛起的最大障礙。

  文章表示,自2010年以來,美國高調回歸東亞,強化與中國鄰國的同盟關係,中國周邊外交一時陷入被動。美國回歸亞洲以及遏制中國的措施並不能長久維持下去,因為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是依靠市場而非暴力,市場是一種彌散性、滲透性的力量,冷戰的思維不過是“抽刀斷水”而已。美國需要明白,東亞的局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無論美國還是中國都需要清除“非敵即友”的冷戰思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