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日本鼓吹中國威脅大肆擴軍 3天服役3艘戰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6 08:37:56  


日本“乾龍”號潛艇海試中。
 
  舊日本海軍因輕視反潛護航等防禦性建設,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美國徹底切斷運輸線,最後不得不在舉國崩潰的情況下投降。戰後在美國扶植下,日本軍事力量從20世紀60年代起逐步增強,吸取當初教訓,提出了“保衛航路帶”的海軍建軍目標,後來進一步發展成“保衛1000海裡海上生命線”,對軍艦的遠洋反潛護航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並為此建設了整體戰鬥力極強的“八八艦隊”。1982年到2006年,日本共建造了4型34艘針對反潛護航的通用驅逐艦,而就在第4型“高波”級建造的同時,已開始規劃平成18年度(2006年)預算內的新一代通用驅逐艦,當時簡稱18DD。

  18DD體現的戰略需求與前輩們有所不同:進入21世紀,日本面臨的海外利益日漸增多,國防逐漸擺脫“專守防衛”思想,轉而“積極防禦”,以便應對“周邊有事”和“海外維護和平兵力投送”。體現到新一代通用驅逐艦的任務規劃上,就是既要保證精良的反潛能力,又要加強防空能力,並具備一定的對陸支援能力,順便處理一些維和反恐、攔截“不明國籍入侵船”等低強度任務。另外,18DD還要承擔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推進的“自主先進國防裝備計劃”的驗證任務。

  儘管任務比前輩複雜許多,但18DD仍然強調穩妥繼承,摒棄了很多炫人耳目的先進技術。

  首先是美英兩國引領的全電推進方式,即發動機直接帶動電機,再帶動螺旋槳,取消複雜軸系,使艦內空間利用更高效,並且統一電力分配,提高用電效率,節省了費用。而消除軸系的機械摩擦,也有助於提高船舶的聲隱身效果,但全電推進系統在船舶高速性方面性能尚不足。日本卻要求18DD能夠配合導彈艇攔截“不明國籍入侵船”,在近海實施一體化警戒防護戰,最高航速不得低於30節,而且18DD定位核心任務是反潛護航,使用頻率必然很高,全電推進系統這項新技術一下子就用在它上面,可靠性難保證,不符合日本追求可靠性的傳統,可能就是這兩個因素導致全電推進被否決。

  其次是曾流傳出的模仿美國新一代驅逐艦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的18DD外形,採用內傾型艦首和綜合全隱身密封桅杆(內兼容大量雷達電子設備,利於隱身,減輕電磁干擾,提高雷達使用壽命)。但日本最終否決了,究其原因有:其一,內傾型艦首高速行駛時會嚴重甲板上浪,美國“朱姆沃爾特”級為此採用了複雜的電子控制技術,而日本周邊海域海況不佳,也不值得為相對低檔的通用驅逐艦花費太高,索性放棄了這個極佳的隱身設計;其二,綜合全隱身密封桅杆固然先進,但日本缺乏足夠的技術驗證,一下子用在任務繁重的新軍艦上不夠穩妥,而且通用驅逐艦往往要護航非隱身的民用船舶,隱身性太高也沒必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