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基辛格本月撰文稱,未來美中關係“衝突是選擇,不是必然”。這是現實主義者講出的重話。比其分析更重要的是,他居然覺得有必要就兩個根本上相互依賴的超級大國發表如此見解。這裡所說的依賴,不是冷戰時期與蘇聯那種狹隘的“相互確保摧毀”。它是一種貿易和投資的長期相互依賴,更加不可避免,將決定今後全球化的性質。
環球時報刊文稱,美國已到了信用的歷史性極限,世人認為我們最好的日子已過去,除非大刀闊斧改革政經。美國兩黨不願聽到這些,更不願採取行動。相反,美國人以為我們下一個“非凡的”反彈將自然到來,或堅信可通過破壞中國崛起來實現。傲慢和恐懼成了庸碌無為的兩黨領袖的救命稻草。中國方面可看到有同樣的趨勢。在那裡,傲慢以意識形態和軍事兩種形式呈現。
中國的“經濟奇跡”無非是人口紅利和脆弱環境的代價換來的。所謂優越的“中國模式”其實並無新意。如今,中國像以往所有那些“崛起者”一樣,碰到了發展之“墻”。
中國快速發展軍力,對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的國家來說,這也正常。但北京在處理有爭議土地和海域方面搞砸了,幾乎所有鄰國懇求華盛頓加強軍事合作及增加駐軍。於是,美國處於一種戰略尷尬境地,試圖在北京的全球利益激增之際對其進行地區圍堵。華盛頓一再表示歡迎中國崛起。但事實上,美國在做著從戰略上動搖中國的事情。
熟悉中國國情的專家都會認識到該國前途未明。中國試圖同時做到從粗放型增長轉向密集型增長、從中央集權轉向必要的分權和民主化。其高層坦承轉變會帶來嚴重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