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海風波 中國該說“不”時須說“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5 08:30:25  


中國大使館稱,4月10日接到報告,12艘中國漁船進入黃岩島附近海域躲避惡劣天氣,突然有菲律賓海軍炮艇出現,菲艦派出12名士兵(其中6人攜帶武器),騷擾中國漁船。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美國《僑報》4月14日載文《南海風波 中國該說“不”時須說“不”》,摘要如下:

  摩擦不斷的中國南海近來又風波乍起。菲律賓艦船與保護中國漁民的中國海監船只在黃岩島對峙數日,火藥味在艦船的僵持與官員的喊話間持續彌漫;越南將派遣6名僧侶進駐南沙群島宣示“主權”,對中方一再重申的主權主張構成實際挑戰;越南油氣公司與俄羅斯國企簽署合作開發南海兩塊油氣區域,又被視為越南拉攏中國的戰略盟友抗衡中國。

  這些正是南海問題新形勢的典型體現。一方面,聲索國“主權”宣示力度日益加大。菲律賓、越南、文萊及馬來西亞等主要聲索國,通過在南海海域扣押中國漁民、私自開採油田、派人進駐等實際行動,試圖“既成事實”化南海“主權”,使得有關南海問題爭端摩擦呈空前多發態勢。

  另一方面,南海問題國際化、複雜化的愈演愈烈。從2009年越南以國際學術會議形式探討南海問題將南海問題開始國際化以來,越菲等國積極拉攏區域外以美國為首,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以至中國的戰略盟友俄羅斯等國家,通過軍演、軍事合作以及利益均沾的油氣開發等形式,將一對一的雙邊問題,擴大為“N”對一的多邊問題,使得中國處理南海問題難度加大。

  究其原因,可以說各懷心思,各取所需。首先,在越菲等這些東南亞國家看來,隨著地區大國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以及外界對中國軍事威脅的渲染,國力增強的中國意味著“領土主權”損失危險加大,加之國內民族主義興起(越南去年密集的反華遊行),戰略判斷與政治利益,促使他們竭盡內政外交之能事宣示、獲取“主權”。

  其次,在域外國家看來,也是攸關利益。最近大熱的中美專家所作“中美戰略互疑”報告指出,美國軍方疑慮中國一些言行是在阻止他們“進入中國領海以外的水域以及不讓美軍獲得自由航行的能力”,因此,美國在“重返亞洲”的大戰略下,以諸如即將提供菲方更多武器為條件,換取開放軍事基地擴大駐軍,從而在南海問題上給小國予以支持,抗衡中國,以維持美國在亞洲的長期戰略利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