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評日本採購F35:美國“忽悠”成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6 10:14:05  


 
  在F-22戰機的競爭之中,洛馬成了最後的贏家,但軍方為了平衡各方利益,決定由洛馬公司牽頭,波音和通用動力共同參與,直到波音公司以及通用動力與洛馬團隊坐在一張桌子前時,他們才發現自己敗在何處:他們沒有洛馬公司能忽悠!因為,在美國軍機采辦機制中,軍方是需求提出方,但他們在技術專業上並非是精通者,軍方對於供應商提出的各種方案的審核完全是概念性的。當波音和通用團隊的技術專家們打開洛馬公司的設計方案時,他們才發現洛馬的飛機是一款根本飛不起來的“鐵鳥”,它獲勝的唯一原因是它包裝得比波音和通用公司的方案好。人們最終看到的F-22根本就不是洛馬公司原有的設計方案,而是由三家公司反覆修改後的雜交產品。

  洛馬公司並沒有因為拿到了F-22的訂單,而在研製過程中增長團隊的技術能力,反而在F-22研發的技術糾結中墮入了技術的深淵。從F-35多種機型的設計方案中,我們再次看到了洛馬公司善於想象,但動手能力差的弱點,一款只有15噸級的中型戰機,被賦予了如此之多的功能,這種無法承載的技術之重令它難以起飛,這就是F-35計劃被一拖再拖的根本原因。

  第二個原因在於美國四代機的根本理念——隱身。從F-117戰機在“沙漠風暴”和科索沃戰爭中的表現看,隱身能力的確在戰爭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資源戰爭時代,比的是誰的耗損更小,在這樣的高技術比拼中,隱身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技術優勢。然而,隱身這種技術理念最大的弊病在於,實現的難度巨大,而成本卻超高。因為戰機並不是一枚導彈,而是進行空中進攻防禦的武器,對於戰機性能的要求必然是靈活性、殺傷力與低耗損的融合,但從設計製造的角度看,靈活性和殺傷力與隱身是一對矛盾,如何解決好這一矛盾,是四代機最大的技術糾結。

  這一矛盾對於F-22來說還比較容易解決,因為F-22畢竟有較大的空間,在設計上有回旋的餘地,可以綜合考慮機動性、掛載能力與隱身的矛盾。但F-35就不同了,在一架單發15噸級的飛機上,既要滿足機動性和掛載能力的要求,又要滿足隱身的技術要求,實在是太難了,F-35因此顯得笨重不堪,而其過於複雜的技術也使戰機的可靠性與維修性難以達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