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放軍裝備新型訓練系統 戰車訓練效率提5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8 07:54:12  


胡世良近影。
  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紅方火力突襲雖猛烈,但實際目標毀傷僅30%;藍方導彈精確打擊看似彈無虛發,實際命中率卻不到70%……
  
  解放軍報報道,由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研發的“實兵對抗信息化系統”,準確無誤判定對抗結果,令對抗雙方口服心服。這套系統的主研者就是該院教授胡世良。

  課題來自演兵場

  2001年2月,胡世良帶隊導調部隊一場演習,因為參演兵力多,現場采集到的數據有限,勝負往往由裁決人員主觀決定,參演雙方對裁決結果都不滿意。

  演兵場上,一個想法在胡世良心中油然而生,如果研發出一套實兵對抗裁決系統,使對抗雙方贏之有理、輸之有據,難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萬事開頭難,胡世良一頭扎進書海,開始了對課題的構思。3個春秋,他的辦公室、圖書室、試驗室、訓練場“四點一線”生活方式,成為學院的一道風景。有時為弄懂一個設計原理,他需要查閱大量資料,走訪多個科研部門、訓練基地和基層部隊,利用實彈訓練、裝備整修等機會,檢驗自己的設想。

  春去秋來,胡世良撰寫的“實兵對抗信息化系統”科研課題立項報告,先後通過學院、軍區、總參審批。

  攻關處處是“戰場”

  從論證到實踐,是一個艱苦漫長的攻關過程。胡世良帶領課題組攻關奪隘,僅設計方案草稿摞起來就有2米多高。

  一年後,“實兵對抗信息化系統”終於問世。該系統採取計算機自動模擬生成方式,只要把雙方投入兵力、武器裝備和戰法謀略等要素輸入到電腦,對不同時期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處理,就能對戰場信息了如指掌,誰勝誰負一目了然。當年,該系統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初戰告捷,胡世良馬不停蹄,又將目光鎖定在研製“裝甲車輛數字化火力對抗系統”課題上。通過上千次試驗,他們自主研製了該系統的“心臟”——智能芯片。有了智能芯片,只要輸入相關信息數據,系統就能使模擬對抗裝備“搖身一變”成為作戰雙方想要的武器。這項成果填補了國家和軍隊空白,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